創多項世界紀錄 全國首座墩中轉體橋順利轉體
創多項世界紀錄 全國首座墩中轉體橋順利轉體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7-11-09
11月7日下午,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一局承建的國家重點鐵路項目,成(都)昆(明)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仁)廣(通)段龍川江三線大橋順利轉體。這不僅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史上橋梁墩中轉體的先河,同時還填補了國內外橋梁施工領域的多項技術空白,為今后同類橋梁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龍川江三線大橋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境內,全長460.8米,為三跨連續梁懸灌轉體橋,其主跨88米。該工程是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廣段的一項控制性工程。該項施工不僅創下了世界鐵路橋梁墩中轉體高度41.4米、單體重量7350噸的施工紀錄,同時也創造了世界高墩車站三線梁體的鐵路橋梁施工紀錄。它的順利轉體,為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廣段按期開通,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昆線上的客車從龍川江三線大橋下穿越而過
據悉,該橋原設計為懸灌施工工法,但鑒于該橋上跨既有成昆鐵路,每天通行客貨列車幾十列,稍有差池就可能釀成巨大安全行車事故。為確保“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目標的實現,中鐵十一局進行集體技術攻關,大膽提出了懸灌工藝加轉體工法的施工方案,后經設計院的進一步優化設計后,該方案在轉體過程中顯示出了科學可行、安全可靠的顯著特點。
龍川江三線大橋俯瞰效果圖
該項目指揮長、中鐵十一局五公司副總經理劉祖彬表示:“2015年3月‘龍川江三線大橋’開工之初,我們就一直思考如何安全、快速、優質的完成該橋的施工任務,如果當時僅按照原設計懸灌施工工藝進行施工,我們將不僅面臨著巨大的跨既有線安全施工風險,同時我們還面臨巨大的工期壓力。另外,按照常規同類型橋梁的方法,我們選擇墩底或者墩頂轉體施工,那么墩底轉體又面臨著因重量過大、重心過高,極易造轉體傾覆的安全風險,或者徹底顛覆該橋不適宜墩底轉體的橋梁原始結構設計,付出巨大經濟成本。而如果我們采取墩頂轉體,我們又面臨著墩頂轉體構件和墩頂支座安裝施工相互干擾大,結構復雜,工藝控制難的問題。經反復方案比選,我們最終選擇了最為安全、最為科學,也最為經濟合理的墩中轉體方案。”
由中鐵十一局承建的國內首座墩中轉體橋永廣鐵路項目龍川江三線大橋完成華麗轉身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是《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中云南三個鐵路建設項目之一,為我國西南與西北地區的重要大能力通道,其永(仁)廣(通)鐵路是我國西南鐵路網和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四川省攀枝花,南接廣昆復線,全長126.7公里,橋隧占線路總長83.0%,設計為Ⅰ級雙線電氣化鐵路,開行旅客列車速度目標值為每小時160公里。待2019年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線貫通后,通過這條客貨共用的大能力通道,從昆明到成都僅需7小時,攀枝花2小時即可到達。大幅提升的客貨運輸能力,對促進我國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西部地區與南亞東南亞各國的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