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三號D星
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云三號D星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布時間:2017-11-15
11月15日2點35分,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風云三號D星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順利升空,發射成功。
風云三號D星在軌組網運行后,將大幅提升我國氣象觀測和中長期天氣預報能力。我國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預報精度再提高3%左右,預報時效延長2-3天左右。或者說,可使登陸臺風等高影響天氣預報時效提前到5-7天。
本次發射的風云三號D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抓總研制,是風云三號衛星成功發射的第4顆星,也是風云系列衛星成功發射的第16顆星。截至目前,共有9顆風云系列氣象衛星在軌運行。
風云三號氣象衛星作為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已分別于2008年、2010年和2013年成功發射了風云三號A星、B星和C星三顆。
作為下午星,風云三號D星將與此前發射成功的風云三號C星開展全球對地組網觀測,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的遙感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與C星相比,D星技術更加成熟。D星共裝載遙感探測儀器10臺(套),是當前世界上有效載荷最多的氣象衛星,其中4臺(套)為全新研制,分別是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高光譜溫室氣體監測儀、廣角極光成像儀和電離層光度計。
風云三號D星在軌組網運行后,將進一步加強對全球冰雪覆蓋、臭氧分布等方面的觀測能力,廣泛應用到農業、林業、水利、海洋、交通等多個行業領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接收和應用風云系列氣象衛星資料的國家和地區已達77個,覆蓋“一帶一路”周邊37個國家和地區。
未來,我國還將在2018年至2021年前后陸續發射4顆風云三號衛星,組網打造完整的低軌氣象衛星業務綜合觀測能力。
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和德1號”試驗衛星,該星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抓總研制,本次發射中進行了22項技術改進工作,以滿足衛星要求和提升飛行可靠性。
截至目前,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承擔了我國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風云三號衛星的全部發射任務。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54次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