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宗慶后:高質量發展要靠企業深化改革來實現
【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宗慶后:高質量發展要靠企業深化改革來實現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8-04-21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主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重要主旨演講精神,4月21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華通訊社發起并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經濟參考報社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加盟協辦,以“新時代 新舉措 新作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近百位各界大咖齊聚一堂,為深化企業改革,持續擴大開放,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如何落實好十九大提出的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一重要部署?國有企業如何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入新時代,用什么樣的新舉措、新作為來實現中國企業的企業夢中國夢?現摘錄論壇大咖們的精彩觀點,與大家分享。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出席論壇并作主旨發言。他表示,近年來,在民企做大以后產生很多問題,要進一步釋放改革。
宗慶后介紹,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的歷史征程從1978年艱難起步,到今年整整四十周年了,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卻已是換了天地,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不久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也指出“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今天,全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正意氣風發地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我們企業界作為發展生產力、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肩負著深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時代新任務,必須要有新的舉措、新的作為,借此難得的機會,我也想談談本人的幾點體會。
第一,新時代是繼續奮斗的新時代。總書記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號召全國人民,“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這既是對過去四十年我們成功歷程的高度總結,亦是對今后全國人民繼續努力創造美好生活根本途徑的總要求。唯有奮斗,才有幸福,這是千古以來顛撲不破的真理。中國企業界、特別是廣大民營企業要在新時代傳承和弘揚艱苦奮斗、勵精圖治的優良傳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干好工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革自我、超越自我,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我認為,我們民營企業在新時代要更加奮進有為,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首先,要繼續堅守實業強國信念,堅持立足主業。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奮斗要“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做企業就是要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虛假,不能好高騖遠、更不能幻想一夜暴富。改革開放初期是緊缺經濟,什么都沒有,什么都缺,機會遍地都是,你只要敢做,就可以白手起家獲得成功,而現在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和我們當年確實是天壤之別,光靠敢想敢闖是不夠的,還要像總書記提出的那樣,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所以,那種一夜暴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就要求我們經營企業更要謹慎持重,保持清醒頭腦,通過做強做大主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增強抗風險能力。
其次,面對新時代消費需求升級的浪潮,我們必須把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緊密結合起來,既要通過不斷創新提高產品內在價值,又要精益求精確保品質。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最大限度地善用社會托付給我們的資源,也是我們企業價值的重要體現。這幾年娃哈哈也在不斷進行產品升級,把產品從“安全”向“健康”方向發展。經過幾年的研發,我們的蛋白粉、羊奶粉和代餐粉等一系列健康固體飲料產品很快就將與消費者見面。
最后,民營企業要繼續深化改革,著力調動員工積極性、釋放創新潛能、提高生產力,把企業的效率與效益提升到更高的水平。高質量的發展,就是企業要提高效益,員工要提高收入,消費者要提高消費水平,而國家亦從企業發展中提高財政收入。而這一切的根本,都是要靠企業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來實現。我們要不斷探索、總結適合我國國情與企業實際情況的中國特色管理理論,一方面通過制度的力量明確責權利、規范企業內外部行為,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亦要以人為本,通過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和企業的文化力量來感化和團結全體員工為企業的奮斗目標而共同努力。
第二,新時代是繼續開放的新時代。總書記在此次博鰲論壇的主旨講話中,再次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要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總書記的講話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繼續開放合作的信心。中國企業要實現基業長青永續發展,必須懷有海納百川之心、博采眾長之態。
娃哈哈在新時代的開放合作步伐也將進一步加大,在立足主業的同時,亦在尋求向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未來經濟的競爭將集中在新科技領域,娃哈哈已經在生物工程、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這三個領域謀劃布局。目前我們正在與以色列、美國等國家知名高校和研發機構進行洽談,建立聯合創新實驗室、設立人才培養項目,選擇若干先進的、具有良好產業化前景的項目進行投資孵化,并提供資源協助研究人員在國內實現技術的產業化。與此同時,我們亦與以色列、歐美等國家在細分產業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公司進行深入的洽談合作,在國內成立合資企業,把他們的先進技術轉移到中國來,服務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技術需求,填補國內相關等領域的產品和技術空白,如精密伺服驅動和運動控制、智能安防硬件及系統、機器人系統集成在特定行業的應用、功能性生物菌種篩選和培育等。我堅信,只有開放,才能為我們的企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第三,新時代是合作共享的新時代。總書記在今年全國人大的閉幕會講話中指出,“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資格享受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亦有權利分享我們改革開放和億萬人民辛勤努力所創造的發展成果。因而我認為在新時代,我們廣大企業更要堅持與弘揚合作共享的發展理念。
首先,企業要與全國人民、特別是尚未富裕起來地區的人民共享發展機遇。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我認為我們民營企業對此責無旁貸。目前娃哈哈在全國29個省份建有80多個生產基地,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建立在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革命老區等欠發達地區,直接解決了貧困地區近萬人的就業問題,同時亦帶動了當地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物流運輸等上下游產業的發展,為發展各地經濟和精準扶貧、脫貧盡了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娃哈哈創業三十年了,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亦離不開全國各地各級政府的支持與幫助。今后我們將繼續本著致富思源的理念,持續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投資和幫扶力度,為我國早日實現全國貧困人口全面脫貧這一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之壯舉再立新功。
其次,企業與企業之間亦要共享發展機遇,特別是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要加強合作與共享,通過共享實現共贏。世界上大企業畢竟還是少數,整個經濟主要還是廣大的中小企業支撐起來的。我國的中小企業在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中扮演了開路先鋒的角色,為改革開放事業的順利推進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創造財富、解決就業和納稅等方面,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細分市場,中小企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因而我認為只有中小企業發展好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才能夠持續健康發展。但和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實力弱、規模小、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確實面臨許多困難和局限,許多開支巨大、技術要求高的研發和市場開發工作,中小企業難以獨立承擔,因而亦限制了他們的發展速度。
宗慶后認為,中小企業要精準定位、找到自己在經濟發展格局中最合適的位置。我們應該向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學習,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走專業化協作的道路,共享發展機遇。建議各地政府應該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找準幾個產業,組織大企業牽頭搞產品和市場開發,憑借其實力去承擔大部分的開發成本與市場風險,而中小企業則為大企業進行配套加工,做到有技術的出技術,有錢的出錢,有經驗的出經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同進退、共發展,同時政府給予點扶持。這樣,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各自發揮所長,共享發展機遇,整合體系的力量去參與國際競爭,必將為我國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最后,企業要與員工共享發展成果。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企業要實現長治久安也必須以人為本、時刻依靠廣大員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成為企業真正的主人,讓員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我們既要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制,實現“企業的事情員工管”,亦要做到“員工的事情企業管”,即從企業增效員工增收、提供平臺幫助員工實現自我價值、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各方面來全方位地關愛員工。只有這樣,我們的員工隊伍才能煥發出巨大的凝聚力、創造力和積極性,不斷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價值、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與產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這些年來,盡管面臨競爭壓力加劇、成本不斷上漲等各種壓力,娃哈哈堅持“家文化”理念,每年給員工加工資,而且這幾年國家亦在大力降稅費減輕企業負擔,我們也相應把因此節省下來的開支用于給員工加工資,今年我們給每位員工發放了額外的津貼,知識員工的月津貼標準達到了平均2500元,而普通員工的收入亦增加了10%-15%。同時我們還著力解決員工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后顧之憂,確保員工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體面的收入和美好幸福的生活。這一共享發展理念,我們將在新時代繼續堅持并予以發揚。
最后,宗慶后指出,中國人民的創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發出來,推動我國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們這一代人是何其幸運,能夠參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壯麗的歷史征程,今天的中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民族復興這一偉大夢想。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努力拼搏,必將實現新時代的新發展、奪取新時代的新勝利。
(本文由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編輯根據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現場實錄整理)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唐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