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之平行論壇一】張偉:現代企業一定是科技驅動
【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之平行論壇一】張偉:現代企業一定是科技驅動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8-04-22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主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重要主旨演講精神,4月21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華通訊社發起并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經濟參考報社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加盟協辦,以“新時代 新舉措 新作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近百位各界大咖齊聚一堂,為深化企業改革,持續擴大開放,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如何落實好十九大提出的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一重要部署?國有企業如何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入新時代,用什么樣的新舉措、新作為來實現中國企業的企業夢中國夢?現摘錄論壇大咖們的精彩觀點,與大家分享。
4月21日,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出席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深化改革: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分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一家面向未來的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一定是科技驅動、創新賦能的企業。具體來說,就是以戰略創新,賦能動力變革;以管理創新,賦能效率變革;以模式創新,賦能質量變革。
在剛剛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張偉指出,總書記關于創新驅動發展的系列重要論述,對于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具有極強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
他表示,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身處其中,每一個企業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擁抱未來、不被浩蕩的時代大潮拋離。他認為,一家面向未來的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一定是科技驅動、創新賦能的企業。具體來說,就是以戰略創新,賦能動力變革;以管理創新,賦能效率變革;以模式創新,賦能質量變革。
戰略創新,賦能增長動力變革。張偉介紹,中化集團是一家有著68年歷史的老國企,經歷過輝煌,也一度瀕臨倒閉。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中化集團全面進行市場化改革和戰略轉型,由一個老外貿企業,轉型為涵蓋能源、化工、農業、地產、金融的有限多元化實業型企業,企業面貌發生了極大變化,年利潤上百億,可以說“小日子”過得不錯。但是面對風起云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面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尤其面對黨的十九大描繪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求,我們在思考中化集團2050年建司100年目標時,認為中化集團必須貫徹總書記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徹底換一種“活法”,從舊有的發展模式中掙脫出來,走上新的發展路徑,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經過內部充分醞釀研討,我們提出以科學至上作為企業核心價值理念,確立了全面轉型為科學技術驅動的創新平臺公司的戰略方向。簡單地說,就是打造成一個“創新平臺+獨角獸”的企業。在這個平臺上,每一項投資決策,都要基于科技的獨特性以及業務增長的持續性,采取投資、并購、研發等手段投入發展,培育出一個個科技的獨角獸。
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進步史,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沒有科技,企業就不會形成寬闊的護城河,就不會形成難以模仿和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就不能走得更遠、做得更強。中化集團計劃,未來三年大力度投資到新技術新產品的戰略性創新產業,快速增加專業科技人員,盡快形成一定規模的新技術產品銷售。
管理創新,賦能增長效率變革。張偉指出,中化集團在過去的轉型中,形成了總部集中管控的管理模式,控制住了風險,但同時管得過多,已不適應環境變化。2016年,我們開展管理創新工程,按照“小總部、大業務”的原則,搭建適應投資控股型企業特點的管控體系,成立五大事業部,精簡總部部門及人員,一次性下放權力86項,賦予事業部一系列自主經營權,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更快更好地響應市場和客戶需求。
中化集團早在2000年就徹底進行了三項制度改革,解決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多能少”的問題。在此次管理創新改革中,公司按照“堅持國有企業屬性的前提下,無限接近市場”的原則,進一步推進激勵機制改革。我們創新構建起六維激勵體系,在業務單位實行技術股份、跟投入股、GPS利潤分享等方式,激發員工的創業激情與創新動能。例如,我們旗下的中國金茂將參與拿地的總部、區域及項目公司關鍵人員納入強制跟投,超額分享,風險共擔。又如,在中化的加油站,GPS(超額利潤分享)機制讓員工可以分享40%的非油業務超額利潤。
根據新的科學至上理念,我們的管理也在不斷迭代。中化集團正在探索建立一套適用于創新平臺公司的管控方式,總部作為一個創新平臺,將像提供基礎設施一樣,讓旗下事業部以及新培育的業務,在平臺上更多更快地成長起來。
經營模式創新,賦能增長質量變革。張偉表示,中化集團大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2016年以來,全面開啟“互聯網+”模式探索,通過能源互聯網、智慧農業、智慧住宅等途徑積極探索“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之道,五大主業全面“觸網”,使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促進,提升增長質量。
2017年8月,中化集團成立了能源互聯網小組,以互聯網科技打造覆蓋石化產業鏈的數字平臺,涵蓋原油貿易、化工品貿易、成品油零售、供應鏈管理等多個領域。到今年4月中旬,石化行業車、船、庫等供應鏈三大系統,以及B2C的小化加油、B2B的買原油網、壹化網等子系統均已上線運行。此外,互聯網科技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在石化行業區塊鏈應用領域取得了突破,在完成首單原油區塊鏈進口交易試點基礎上,又實現了全球首單有政府部門參與的成品油出口區塊鏈應用。
與此同時,面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和規模種植主體增多的趨勢,聚焦“把地種好”這一行業痛點,中化集團推出了一個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平臺(MAP) ,集成各種農業服務,發展智慧農業,為種植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7+3”綜合解決方案,為我國鄉村振興貢獻“中化方案”。目前,已為近百萬畝耕地提供了服務,并繼續向全國推廣。
張偉明確指出,正是這種著眼未來、主動求變、積極作為的改革和創新,賦予了中化集團持續增長的活力和動力。在2017年經營業績創歷史新高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集團利潤同比再創歷史新高。
最后,張偉指出,我國正昂首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上,今年又將迎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作為伴隨著新中國而生、伴隨著改革開放壯大的中化集團,將牢記中央企業的責任使命,以新思路謀劃新未來,以新狀態爭取新作為,加快轉型升級,努力建設成為一家持續創新、擁抱未來的現代企業,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貢獻一份“中化力量”。
(本文由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編輯根據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現場實錄整理)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唐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