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之平行論壇三】王彤宙: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優先領域
【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之平行論壇三】王彤宙: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優先領域

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18-04-23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主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重要主旨演講精神,4月21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華通訊社發起并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經濟參考報社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加盟協辦,以“新時代 新舉措 新作為——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近百位各界大咖齊聚一堂,為深化企業改革,持續擴大開放,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如何落實好十九大提出的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一重要部署?國有企業如何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入新時代,用什么樣的新舉措、新作為來實現中國企業的企業夢中國夢?現摘錄論壇大咖們的精彩觀點,與大家分享。
在4月21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創新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分論壇上,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彤宙表示,節能環保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優先領域,不僅可以解決發展的問題,而且能夠解決如何發展的問題。
王彤宙指出,節能環保產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要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使節能環保實現彎道超車,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仍然不夠充分,商業模式不夠成熟。
第一,通過模式創新,推進區域經濟綠色發展。中國節能積極探索為地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節能環保高效服務的新模式、新方案。近年來,結合不同地區實現綠色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探索出了多種可復制、可推廣、成熟的節能環保綜合解決模式?!熬C合能源供應+污廢處理利用”的“雄安模式”。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中國節能參與了雄安新區綜合能源的相關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能源利用理念和“能源供應+環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提出“節能是第一能源”,首先要優先利用城市變廢為寶,從生活污水、有機廢棄物、城市余熱等中提取能量,將原本廢棄的廢棄物變廢為寶。其次要充分利用屬地能源,根據所在區域特點,充分利用淺層地溫能、太陽能、地表水、中深層地熱等屬地化的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第二,要合理利用外來能源,改變以往過度依賴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做法,在能源結構上推進綠色發展。正在建的雄安新區首個開工建設的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就是用污水加深淺層地能污水的能源來進行能源供應,等于說他的供熱也好,熱水也好,智能也好,完全采用可再生能源來做。符合環境治理的循環模式,通過從策劃、規劃階段融入了生態的優先理念,我們用秸稈、垃圾進行發電,再配合污水和就近的倉儲,以循環模式綜合能源供應加上環境處理的方式,應該說這個方案得到了我們雄安新區包括國務院,包括很多研究機構綜合的認可。從而為生態城市建設與運營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更好地踐行中央企業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第三,“城鄉環保一體化”的“肥城模式”。中國節能與山東省肥城市合作,構建了基于政府-企業-公眾合作治理的肥城模式,統籌考慮城市與農村、生產與生活、種植業與養殖業等環境保護工作,通過提供綠色發展頂層設計服務和投資運營的一系列環保基礎設施項目,推動縣域城鄉環境一體化綜合治理,實現從縣城、鎮到村的社區、道路、河道、公廁、綠化帶等場所全覆蓋,涵蓋農畜牧業生產垃圾、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的全領域,這個在山東也得到了推廣,也是下一步我們鄉村振興的創新模式。
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節能環保的質量效率。王彤宙介紹,中國節能先后設立了科技委員會和3個專業技術委員會,組建了中央技術研究院和12個專業分院;圍繞核心主業設立自主創新平臺,組織實施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聯合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技術創新中心,承擔了一批節能環保行業的國家科技計劃,在創新中謀求產業發展。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發企業活力。王彤宙表示,中國節能十分注重體制機制創新,比如說中國節能下屬的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他們在十多年前就開始研發健康產品,以市場化原則引入科技型公司、專業化團隊的中央企業。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初始投資500萬元。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銷路不暢,公司連年虧損。通過實行股份制改革,經營團隊通過增資擴股持股49%,國有股調整到51%。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和管理機制,徹底激發了整個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作為直銷行業唯一一家的中央所屬企業,健康產業集團實現年復合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0%以上,資產規模增長2600倍,年銷售收入接近100億元。
最后,王彤宙指出,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型新興產業,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既是新動能,同時使生態環境的改善又是新動能的動能。所以優美的環境,創造優美的環境極其重要。
(本文由國務院國資委網站編輯根據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現場實錄整理)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唐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