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十年記憶 ⑥】十年:托起生命之源——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援建漢源回眸
【“5?12”十年記憶 ⑥】十年:托起生命之源——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援建漢源回眸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5-12
編者按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十年后,曾經滿目瘡痍的四川地震災區如今面貌一新,煥發勃勃生機。十年來,經過科學重建、科學發展,地震災區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這背后,凝聚著在川央企國企從災難中重建到跨越發展的奮力拼搏;也凝聚著廣大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全力援建的行動與心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網站即日起刊發系列報道《“5?12”十年記憶》,聚焦十年來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援建汶川重建震區的行動。
紅艷的櫻桃、金黃的枇杷,五月的雅安市漢源縣分外美麗。自然的田園樂趣,秀美的山水風光,讓游客流連忘返。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漢源縣共接待游客15.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億元,比去年同比增長17%左右。
葛洲壩集團參與漢源新城援建房建設
然而,十年前的漢源卻不是這樣,512汶川地震之后,這里滿目盡是瘡痍。十年重生十年巨變,如今美麗的漢源,再次吸引八方游客。這其中,也傾注了中國能建葛洲壩人的一腔熱血,他們用實際行動和對災區人民的無限深情,生動詮釋了“改善人民生活 促進社會發展”的社會責任觀。
會戰漢源 與時間賽跑
汶川地震發生后,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主動承擔了由湖北省援建的漢源新縣城城區1號主干道、2號主干道混凝土和龍潭溝等兩座大橋的建設,還直接參與了黃石、武漢、宜昌、鄂州等地市的援建項目,他們分布在新縣城的兩個工區以及蘿卜港至金雞巖泵站十余公里的施工戰線上,超過一千人。一時間,漢源成為湖北人在四川省的最大集中地。
葛洲壩集團成立抗震救災突擊隊
漢源縣城的重建與新縣城的施工直接關系到下游不遠處瀑布溝水電站能否順利實現下閘蓄水。抗震救災加上確保發電兩個重任,成為援建漢源的葛洲壩人肩上義無反顧的責任。為了幫助漢源縣城人民早日搬入縣城新址,葛洲壩集團組織10多支施工隊伍、1000余臺施工機械在漢源縣城新址處拉開了一場援建施工大會戰,漫山遍野劃分為十多個工區。
葛洲壩集團借助機械設備參與災后重建工作
至2008年年底,葛洲壩集團漢源援建項目部累計完成場平總面積近120萬平方米,完成土石方挖填360萬立方米,漿砌石和混凝土擋土墻55萬立方米,并取得了場平援建戰役的階段性勝利。
力排萬難 托起生命之源
在援建漢源的所有工區中,有一個工區是戰線最長、工期最緊、技術要求最高的一個,這是由葛洲壩集團漢源新縣城援建項目部承建的漢源新縣城臨時供水系統工程,它直接關系到災區人民的順利搬遷。
漢源新縣城臨時供水系統以流沙河上游龍洞灣地下水為水源。系統設計供水規模為每日18000立方米,從龍洞灣取來的源水經過12公里的長距離輸送到達金雞巖提升泵站后,再送至山頂1000立方米的貯水池自流到新縣城的凈水廠處理后,才能滿足生活區數萬人的用水需要。
援建項目:漢源三中教學樓完工后
這是當時全國落差最大的供水系統,從山頂到山腳最低點的高差達350米以上。敷設到山頂的400余米管道安裝難度巨大,需要在高差350米的陡坡上進行施工。葛洲壩集團漢源新縣城援建項目部干部職工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施工方案,用卷揚機將鋼管提升到山頂進行管道拼接,并日夜三班繼續作戰,最終提前實現全線貫通,漢源臨時供水工程自動化系統一次性試運行成功,為漢源人民早日搬遷至新縣城奠定堅實基礎。
一諾千金 溫暖永駐心間
2009年8月,葛洲壩集團承建的漢源三中援建項目交付使用,榮獲四川省“天府杯”金獎;2009年9月,漢源一中竣工移交,榮獲四川省“天府杯”銀獎;2009年10月,蜀通公司首批職工住宅樓1至4號樓交付使用;2010年5月,漢源新縣城主干道兩路工程交工驗收;2010年6月,漢源新縣城兩橋工程通過驗收,榮獲四川省“天府杯”優質工程獎……一個個工期節點的順利實現,一項項優質工程獎的斬獲,為整個湖北省抗震救災工作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葛洲壩集團參與漢源新城援建房建設
今年春節,時任葛洲壩集團漢源援建項目部副經理胡祥再次回到了曾經的戰場,看到漢源新縣城綠樹成蔭、樓宇林立、百姓安居樂業,他心中感慨萬千,“我打心底里為漢源人民感到高興,也為我們葛洲壩集團積極履行央企社會責任、深度參與漢源新縣城援建工作感到無比自豪,相信有黨中央和祖國人民做堅強后盾,漢源人民的日子會像漢源櫻桃那樣紅紅火火。”
十年轉眼一瞬間。全國人民援建四川人民的卻溫暖永駐心間。
漫步在黃石路、十堰路、黃岡路等這些用湖北地名命名的漢源縣城主干道,不僅把川鄂兩地人民的情誼緊密聯系在一起,也將永遠定格在共建美麗家園的回憶里。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