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改革發展添動力 壯鄉國企譜新篇
【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改革發展添動力 壯鄉國企譜新篇

文章來源:廣西日報 發布時間:2018-12-11
編者按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要總結經驗、乘勢而上,在新起點上推動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绷暯娇倳洶l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為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40年來,廣大中央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征途中披荊斬棘、風雨兼程、一路高歌。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改革開放40年·國企軌跡”系列報道,敬請關注。今日推出第十八篇《改革發展添動力 壯鄉國企譜新篇》。
2004年7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國資委掛牌成立。14年來,廣西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不斷取得顯著成績。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機制日益健全,國有企業活力、競爭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增強,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有企業總體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
廣西國有企業扎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營業收入、利潤增幅高于全國省級國有企業平均增幅和廣西全區GDP增幅,為廣西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充分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2017年,廣西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3,002.72億元(含金融資產),同比增長13.01%;所有者權益總額10,382.43億元,同比增長14.00%;利潤270.29億元,同比增長40.21%;已交稅費288.34億元,同比增4.20%。其中,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2,946.35億元,同比增長9.23%;利潤176.83億元,同比增長80.70%;已交稅費184.35億元,同比增長8.86%。截至2018年10月底,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4,120.5億元,利潤218.6億元,總量在全國32個省級國有企業中均排在第12位,增幅分別排名第6位和第5位;共有11戶企業利潤總額超5億元。廣投集團、建工集團、柳鋼集團、港務集團、玉柴集團5家企業進入2018中國企業500強,分別排名第128位、第183位、第248位、第337位、第448位,排位呈現上升趨勢。今年1-9月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為廣西全區GDP增長貢獻了1.12個百分點,貢獻率達16%,國有企業對廣西全區GDP的增長拉動明顯。
國有資本投向、布局不斷優化
按照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加強企業國有資本投資管理和資源優化配置,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2017年,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重大項目614項,實際完成投資1114.03億元,同比增長27.74%,主業投資比重達到96%以上,其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670.17億元,長期股權投資完成256.17億元,金融投資完成183.5億元,其他投資完成4.19億元。截至2017年,交投集團、北投集團、鐵投集團、港務集團、西江集團等企業參與建設高速公路總里程約4497公里、建設鐵路里程超過2000公里,其中動車運營里程約1850公里;建成港口碼頭近100個,沿海港口吞吐能力從千萬噸提高到兩億多噸;機場集團實現與東盟10國通航,南寧機場邁入全國千萬級旅客吞吐量機場行列,桂林機場成為全國重要的干線機場。圍繞突出主業、做強產業,企業戰略性重組取得重大進展。2014年至201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本級60余戶國有企業重組整合為20多戶。2018年9月,交投集團和鐵投集團、港務集團和西江集團、北投集團和新發展集團實施戰略重組,廣西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產業鏈進一步集中。
國資國企改革全面深化
2014年8月,廣西黨委、政府出臺廣西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近幾年又相繼制定出臺了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董事會建設、實施公司制改制、轉變國資監管職能、加強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等34個改革文件,形成了“1+34”國資國企改革政策文件體系,各項改革部署加快落實落地,重點領域改革取得了較好進展。至2017年,廣西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省級一般經營性資產、金融資產、文化資產監管全覆蓋。政企分開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廣西國資委監管的一級國有企業集團層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80%。完善出資人、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公司治理機制,修訂企業章程指引,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分類分層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531戶,資產總額4394.77億元,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資產總額占比分別為30%、34%,引入非公資本約476億元。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斷提升監管效能。精簡廣西國資委監管事項31項,將應由一級企業自主經營決策的事項和延伸到子企業的管理事項歸位于企業,依法落實企業法人財產權、經營自主權和國有資本經營責任。出臺監管權責清單和投資負面清單,進一步明晰國資委與監管企業的權責邊界。出臺出資人審批事項管理暫行辦法、出資企業重大事項報告暫行辦法以及重大事項報告標準,理順出資人與企業之間的責任和權利、義務邊界。
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步伐
大力支持企業創新驅動發展,開展“二次創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構筑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廣西國資委對監管企業科研經費視同利潤考核,重大科技創新給予經營業績考核加分。柳鋼集團建設防城港鋼鐵基地加快沿海產業布局;柳工集團、玉柴集團加速工程機械、機器人、內燃機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汽車集團以智能網聯汽車為導向開發新能源汽車;建工集團成為全國裝配式建筑第一批示范基地,柳州、賀州裝配式建筑產業園總投資近100億元;廣電網絡公司實施“智慧廣電工程”,構建廣電網絡服務新體系;廣投集團、物資集團、港務集團、宏桂集團、金投集團等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在生物醫藥、現代物流、資產運營、金融服務等新興產業領域逐步構建板塊化、專業化運營模式。部分企業與華為、聯想、中國東信等開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合作,加快業態升級,打造新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2017年,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科技研發和工程技術人員分別達到6239人、22201人,擁有研發機構69家、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9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博士后工作站5個;企業科技研發經費支出總額21.84億元,新產品開發項目589項,產品銷售收入1577.99億元,實現新產品產值107億元。其中柳工股份等6家企業獲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榮譽。
企業開放合作空間更加寬廣
近年來,廣西國有企業搶抓“一帶一路”、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和廣西面向東盟擴大開放合作的機遇,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至2017年,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共有12家開展境外投資和對外合作業務,在18個國家和地區有合作項目,在140多個國家設立經銷機構,2017年境外投資總額達20.76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40.43億元、利潤3.08億元。截至2017年,廣西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境外投資形成的資產總億元。廣西國有企業投資的境外企業主要從事投資、工程機械、建筑安裝、進出口貿易等21個行業。企業境外融資渠道不斷拓展,與境外金融機構評級、授信、發債融資等方面合作不斷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有力推進,港務集團推進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建設,已有10個項目與產業園簽訂投資協議,協議投資額超245億元。借助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推動川桂國有企業在航空、川桂鐵海聯運大通道、工程建設、文化旅游、白酒產業、能源與石化產業、信息技術產業、跨區域農產品貿易等方面加強合資合作。
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積極推進
2017年,廣西6家區直文化企業重組整合為出版傳媒集團、文化產業集團、廣電網絡公司3家企業。近兩年,按照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原則,廣西制定出臺政策文件引導扶持文化企業增強面向市場發展的能力。2017年,出版傳媒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3.65億元、利潤2.28億元,營業收入、利潤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文化產業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利潤2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4.10%、112.30%;廣電網絡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82億元、總額1.71億元。文化企業社會效益顯著,積極參與廣西文化惠民工程、文藝下鄉工程和廣電網絡扶貧工程;文化、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出版傳媒集團、文化產業集團摘取了多項國際國內大獎;積極面向東盟開展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不斷擴大廣西文化企業事業影響力。
擔當履行國資國企社會責任
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組整改和廣西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嚴肅認真督促企業提高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意義的認識,舉一反三、全面排查存在問題,要求企業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認真執行國家環保政策法規和節能減排要求,帶頭樹立負責任的國有企業形象。指導推動國有企業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勇挑重擔,廣西國資委監管國有企業定點幫扶109個村,投入資金9000多萬元,實施重點項目142項,解決人畜飲水困難10692人,幫扶村脫貧3466戶,參與產業扶貧開發新增扶貧經濟效益700多萬元。
國有企業黨的領導不斷強化
廣西國資國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廣西全區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加強政治建設,強化“四個意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黨建工作要求納入企業集團及二級企業公司章程,明確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積極探索黨委前置研究的具體途徑和有效方式,把黨委領導融入企業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環節,將管黨治黨責任量化為具體指標,考核結果與企業負責人薪酬掛鉤,把管黨治黨責任的“軟指標”變為“硬約束”。廣泛開展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黨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大力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充分發揮企業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深入開展巡察監督;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整治“四風”突出問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營造風清氣正的企業政治生態。
點擊圖片 進入專題
【責任編輯:李巨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