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空中“造塔機”成功首秀100米
全球首例空中“造塔機”成功首秀100米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6-04
近日,宜昌長江伍家崗長江大橋北岸主塔上升到了117米,標志著全球首例空中造塔神器——整體式自適應橋塔智能頂升爬架系統(“造塔機”)成功首秀突破100米。有效驗證了該系統的可靠性、實用性和安全性。
該“造塔機”由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建三局工程技術研究院和中建三局三公司聯合研發,系全球第一個運用于主塔式橋梁施工的大型機具。
四輪驅動,一鍵頂升
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是高塔懸索橋,系宜昌江域第九座長江大橋,為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采用一跨過江的設計。南北兩岸的主塔高達157米,是橋梁施工中的重點和難點,具有漸變(底粗頂細)、傾角(兩根主柱向內傾斜2度)、施工受天氣影響大(大風、降雨影響大)、安全難以控制等特點。
中建三局此前研發的“空中造樓機”已經到了4.0時代,此“造塔機”可以說是“空中造樓機”的衍生產品,系空中智能化綜合作業平臺。
該項目技術總工何承林介紹,空中“造塔機”由承重、模架、爬模三個系統組成,自重約120噸,加上施工材料和設備等共重140噸左右,可抗十級大風。由分設在四個角的長行程液壓荷載100噸的千斤頂提供爬升動力,相當于汽車中的“全時四驅”。
猶如高空攀巖一般,其上、下兩個支撐架系統正如我們人體雙腳,當千斤頂將左腳(上支撐架系統)向上頂升2.25米后,通過液壓系統回油可帶動右腳(下支撐架系統)再隨其提升同等距離。再循環頂升一次,完成一個頂升周期,即一次頂升4.5米,每頂升一次就意味著高塔又長高了4.5米,平均5天可進行一次頂升。
造塔機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空中機器人,可實現一鍵操控,人在空中作業如履平地。已經從事高塔施工數十年的工人老張說:“在整體頂升過程中,我都沒有任何感覺,安全性、機動性與傳統的技術相比,真是好太多了。”
人機合一,高度智能
看似笨重的造塔機其實十分智能,操作人員只需要按下啟動鍵,四個起頂升作用的千斤頂就會同步頂升,同時在關鍵的受力點會有智能芯片連接電腦,會將荷載、尺寸等參數自動監控,系統中的電腦就相當于智慧大腦,一旦荷載誤差超5噸、高度誤差超過5毫米,系統就會報警且自動停機。
同時這些數據會連接到主控中心,系統自動存盤,相當于“黑匣子”。更重要的通過同步研發的手機APP,可實現與手機終端相連,項目執行經理蘭晴鵬說:“我即使在外地也可以輕松點開手機,對系統進行實時監控。”
“造塔機”還有一個智能之處就是“自適應”,比如塔底為“10米×7.5米”,而塔頂為“7米×5米”。其模板可以根據主塔的截面積大小變化而自動變化。
系統采用阻燃和輕質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據蘭晴鵬介紹,在空中作業中,最擔心高空墜物,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就具有足以致命的破壞力,通過造塔機可以做到360度無死角防護。因此操控小組的龔磊自豪地介紹說:“這套系統真正做到了‘人機合一’,是目前最為先進的空中造塔智能系統。”
“造塔機”從15米處開始爬升,目前已經進行了23次爬升,勝利突破100米。預計到7月底,在第32次頂升后,“造塔機”最終會在高空155米處完成使命,并進行拆除。
項目團隊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出了改進措施。何承林說:“這只是‘造塔機’的1.0版本,下一次肯定還將進行升級。”
【責任編輯:姚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