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天!葛洲壩電廠連續安全生產創紀錄
6000天!葛洲壩電廠連續安全生產創紀錄

文章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9-02
葛洲壩水利樞紐。
8月31日,長江電力葛洲壩電廠創安全生產新紀錄——實現連續安全生產6000天。
安全保持六千天,時間超越十六載。6000天里,葛洲壩電站機組單機最高年運行小時數達8613小時,高居同類型電站之首;機組等效可用系數達到94%左右,位居同類電站前列;年發電量屢創新高,最高達到190.52億千瓦時,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19年6月13日,葛洲壩電站開展2019年防汛應急演練。
葛洲壩,是我國自力更生在長江干流上興建的首座大型水利樞紐,電站設計容量271.5萬千瓦,裝機21臺,于1981年7月首臺機組投產發電;迄今為止,仍然是我國最大的徑流式電站。
面對電力行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葛洲壩電廠克服新老設備交替安全風險大,檢修窗口期短,人力資源相對不足、結構不合理等紛繁復雜的困難,克難攻堅、砥礪奮進,實現了較高質量發展。電廠以設備管理為基石,以管理創新為驅動力,以制度和文化同步建設為特色,不斷提升管理“軟實力”來解決安全生產“硬問題”,促進實現本質安全,使葛洲壩這顆“長江明珠”不斷綻放新的光彩。
“在長江電力管理的四座巨型電站中,葛洲壩電站老舊設備服役年限較長,改造需求急迫;裝機容量最小,系統性風險相對較小,作為設備智能化改造試驗田的優勢非常明顯。”葛洲壩電廠廠長潘家才指出該廠面臨的機遇。精耕設備管理“試驗田”已然成為該廠取得喜人成績的鮮明注腳。
2018年12月24日,葛洲壩智能電站信息平臺上線儀式舉行。
建智能電站,把好設備改造之舵。按照《葛洲壩智能電站建設框架方案》規劃的路徑,葛洲壩電廠利用機組改造增容的契機,穩步推進電站智能化。其間,智能電站建設骨干工程,華中地區首座智能變電站——葛洲壩500千伏GIS開關站于2013年建成,并安全穩定運行至今;第三代計算機監控系統、硬軟件網絡平臺建成;電站管理可視化應用基本實現……智能管理體系日漸成熟,智能電站建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安全效益,也為行業發展積累了經驗。
建智慧樞紐,校準行業引領之標。“十三五”伊始,葛洲壩電廠在智能電站建設的較高平臺上再次起步,確立“建設智慧樞紐,樹立行業標桿”發展目標,編制了智慧樞紐框架方案,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智慧樞紐建設目標、體系和技術路徑。近年來,實時數據采集與處理、設備遠方自動控制、生產管理成本控制、設備診斷運行分析和狀況評估等關鍵生產過程、關鍵業務過程控制的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電力生產實時監控、設備在線監測與診斷分析、電力生產管理信息三大技術保障系統日臻完善,電站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2017年4月22日,葛洲壩電站18號機組轉子順利起吊回裝。 阮萌 攝
抓技術改造,緊繃研發升級之弦。6000天里,葛洲壩電廠共完成技術改造項目超過500項。特別是GIS開關站改造、19臺水輪機組和14臺發電機組改造增容、機組二次設備更新改造等,大大提高了設備可靠性,提升了電廠及電網的安全穩定水平。等效可用系數較行業同類機組高出2.7個百分點;《葛洲壩電站勵磁系統智能化、網絡化設計與應用》《基于設備全生命周期的“零缺陷”目標管理實踐》等成果分獲2016年、2019年電力行業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一等獎……這一項項喜人的成績,無不蘊藏著葛電人提高設備可靠性的決心和毅力,飽含著再創業的不易和艱辛。
機器人巡檢葛洲壩220千伏GIS開關站設備。 馬云燕 攝
改革荷雙肩,創新促發展。在歷史長河中,這6000天只是短暫一瞬,但對于葛電人來說無疑是一段崢嶸難忘的歲月,收獲的不僅是安全生產紀錄,更是在多年執著堅守中形成的團結拼搏、務實進取的良好氛圍。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面對新征程,葛電人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精益運行、精心維護、精細管理,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升華安全文化,護航大國重器行穩致遠,使“萬里長江第一壩”不斷綻放光彩、熠熠生輝,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70華誕。
葛洲壩水利樞紐全景圖。 鮑明亮 攝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