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央企力量】精準扶貧 國家電網在行動
【脫貧攻堅 央企力量】精準扶貧 國家電網在行動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10-18
編者按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各中央企業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將精準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高度重視,投入大量人財物,創新方式方法,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國資委網站推出“脫貧攻堅 央企力量”系列報道,聚焦各中央企業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為和成效,展示央企責任與擔當。敬請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全力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中央企業是國有經濟的主力軍,承擔著重要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助力脫貧攻堅責無旁貸。
當前,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通過開展“四縣一區”定點扶貧,加強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和改造升級,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開展精準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創新舉措,定點扶貧,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獲得感”
10月10日,國家電網扶貧工作“媒體開放日”活動在湖北省長陽縣啟動。湖北巴東縣、長陽縣預計今年年底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意味著該公司定點扶貧的“四縣一區”(湖北恩施州巴東縣、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和秭歸縣、神農架林區、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年內將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該公司深入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發揮行業優勢,結合定點扶貧地區實際,創新幫扶舉措,通過實施光伏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重點項目提高扶貧成效,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提升“四縣一區”造血功能。
“這幾年縣里產業興旺,農副產品銷路好,回購產品的訂單越來越多。多虧了國家電網!”入秋以來,青海省瑪多縣旭利高原生態農牧產業科技示范園的牦牛肉干在國網電商平臺上的訂單多了起來。負責人趙利每天都在忙著把農戶送來的新鮮牦牛肉加工成牛肉干。
瑪多縣地處青海南部,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當地盛產牛肉干、酸奶等特色食品和民族工藝品,但位置偏遠、信息滯后,一直制約著當地產業發展。該公司發揮國網電商平臺“互聯網+”優勢,建立“農戶+合作社+加工企業+電商”的銷售模式,讓當地的特色產品通過互聯網來到消費者餐桌,讓扶貧產品有了銷路和市場,也讓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后勁更足。
該公司從2011年開始在青海瑪多縣開展定點幫扶,目前,已累計捐助資金2.14億元,并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創新定點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定點扶貧之路。該公司出資1.25億元,向貧困村村集體捐建1座集中式光伏電站和11座村級聯村光伏電站,惠及172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年戶均增收5200元;投入9113萬元實施產業扶貧、安全飲水、“救急難”、教育助學、醫療支撐、扶貧培訓等幫扶項目40余個;依托國網電商平臺,推廣銷售牦牛肉干等特色產品,累計為牧民增加收入193萬元;開展清潔采暖示范縣建設,推動實現縣城清潔采暖全覆蓋。在該公司的幫扶下,瑪多縣于今年5月成功脫貧摘帽。
在湖北長陽縣龍舟坪鎮清江南岸嘆氣溝,供電員工背著物料,跋山涉水改造電網。嘆氣溝左邊是高聳的將軍山,右邊是險要的果子巖,中間是一條常年淌著泉水的小溪。供電員工行走在其中,號子聲此起彼伏,響徹嘆氣溝峽谷。長陽縣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定點扶貧縣。長陽縣供電公司落實改造升級農村電網等措施,助力脫貧攻堅。李萍攝
在湖北巴東縣、長陽縣、秭歸縣和神農架林區,光伏扶貧加特色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以及電網改造升級的模式也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目前,神農架林區、秭歸縣也已脫貧摘帽。
多年來,該公司聚焦“四縣一區”定點扶貧,為當地加強電力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助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2016至2019年,該公司累計投入30億元,實施“四縣一區”電網改造升級,顯著提升了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
光伏扶貧項目則讓貧困戶實現了穩定增收。在巴東縣高家坡村,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2017~2018年光伏發電收益使用方案》中有一組數據:人居環境治理收益分配比例為39.6%,給貧困戶提供了13個公益崗位,13名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0.4萬元;產業扶貧收益分配比例為24.8%,給貧困戶提供了10個公益崗位,每人每年增收0.4萬元;貧困戶“救急難”及慰問收益分配比例為17.4%。光伏電站收益直接到村,由村委會按照民主程序分配,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獲得感”。
2016至2019年,該公司在“四縣一區”定點扶貧地區累計投入7.3億元,建設了7座集中式光伏電站和247座村級光伏電站,每年為每個村提供約19萬元(含補貼)的扶貧資金,電站運行時間可超過25年;捐贈的光伏電站累計發電20391.47萬千瓦時,累計收益8100.65萬元,已分配收益5947.02萬元。光伏扶貧電站成了村民心中“不落的太陽”,照亮了他們脫貧致富的希望與夢想。
鞏固“四縣一區”脫貧成果,探索可持續發展產業
在神農架林區,670戶貧困戶得到該公司的幫助,發展中蜂養殖產業,每戶每年增收4000~10000元。在長陽縣,該公司幫助無產業貧困戶發展瓜蔞種植產業,打造兼具觀賞性、收益性、持久性的“綠色銀行”,每戶每年增收2000~3000元。在秭歸縣,該公司助力當地打造區域臍橙品牌,引進優秀品種,發展臍橙種植。
同時,該公司還探索符合“四縣一區”實際的扶貧產業發展路子,立足各貧困縣優勢,開展“造血”式扶貧。2016至2019年,該公司累計投入6715萬元,建設綠色產業項目81項,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逐步致富提供堅實支撐。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該公司還關注民生,通過教育扶貧、醫療幫扶、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不斷為當地人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2016至2019年,該公司在定點扶貧“四縣一區”累計投入2831.8萬元實施“陽光助學”行動,改善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資助貧困高中生、貧困大學生2700名;累計投入醫療幫扶資金700萬元,連續兩年組織北京電力醫院專家赴定點扶貧地區開展醫療巡診、送醫送藥活動,共義診貧困群眾5200人,贈送藥品1.2萬盒;累計投入捐贈資金3340萬元,實施道路修建、飲水安全、危房改造、便民活動中心建設等基礎設施工程43項,讓“四縣一區”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
貧困地區電網強身,充足電能釋放發展活力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電網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關系著農民生活、農業生產和農村繁榮。該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戰略,發揮電力普遍服務優勢,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總體目標,扎實開展貧困地區電網改造升級,著力提升農村電網發展質量和效益,重點解決農村電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肩負起服務民生的社會責任。
10月10日,甘肅省“一區一州”(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藏區)及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電網工程投產儀式在蘭州舉行。工程的投產使該地區農村電網實現提檔升級。
該公司持續推動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加大對經營區域內“三區兩州”(西藏自治區,四川、甘肅、青海三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四川涼山州,甘肅臨夏州)深度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2018年,“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啟動,投資81億元,投運工程889項,重點實施西藏孤網縣聯網和296個行政村通動力電工程、南疆和三省藏區農網完善工程,加快易地搬遷供電工程建設。今年,該公司再投資166億元,推進“三區兩州”電網工程建設,集中力量加快西藏孤網縣聯網工程建設,著力解決甘肅、青海、四川三省藏區和南疆地區網架結構薄弱問題。
在經營區域內除“三區兩州”外的國家級貧困縣,該公司同樣大力實施電網改造升級工程。2018年,該公司投資311億元改造升級中西部貧困地區電網,顯著提升了供電能力,戶均容量提升至1.8千伏安,供電可靠率提升至99.755%,電壓合格率提升至99.692%;消除村村通動力電空白點2311個,貧困地區農村動力電用戶數同比增長16%。
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樣離不開可靠電力。2015年6月30日,四川甘孜州丹巴縣丹東鄉二道橋村的村民們用上了電。該公司提前半年完成《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確定的無電人口用電任務。自2006年起,該公司實施“戶戶通電”工程,累計投資381億元,解決191.7萬無電戶749.5萬人口的用電問題。
“用上電”后更要“用好電”。“十三五”期間,按照國家統一安排,該公司啟動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包括“井井通電”、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三大任務。2017年9月25日,該公司提前3個月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累計投資1423.6億元,完成153.5萬眼農田機井新通電及改造、6.6萬個小城鎮(中心村)電網改造升級、7.8萬個自然村新通動力電及改造,受益人口達1.56億。2018年,該公司制定鄉村電網發展規劃(2018~2025年),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持續推進,賦予廣大農村生產生活更多便利,為農村發展增添動力。
2018年2月3日,我國人口最少的行政鄉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實現了大電網供電。如今,玉麥鄉村民看上了電視,用上了現代化電器。“到玉麥鄉的游客會越來越多,我們計劃開家庭旅館。”玉麥鄉玉麥村村民卓嘎十分憧憬。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帶來的不僅是穩定可靠的供電,更帶來了現代化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
作為精準扶貧的有效手段,光伏扶貧工作持續推進。2016年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等聯合發布《關于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將光伏扶貧作為資產收益扶貧的重要方式,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增添新的力量。該公司將服務光伏扶貧作為重要抓手,圍繞“電站同步并網、電量全額消納、收益及時支付”工作目標,全力保障國家光伏扶貧政策落地生效,為貧困群眾脫貧提供穩定、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截至2019年8月,該公司累計投資40.33億元,接入光伏扶貧電站(含戶用系統)46.18萬座,接入容量1937.47萬千瓦,惠及貧困戶276.41萬戶。
同時,根據國務院扶貧辦要求,該公司基于“光伏云網”建成全國光伏扶貧信息監測中心,實現全國光伏扶貧電站數據全量監測覆蓋,為光伏扶貧長效運行管理、持續穩定收益提供可靠支撐。截至8月底,國家電網累計接入18個省份光伏扶貧電站2.12萬座,總裝機容量425.5萬千瓦。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的重要舉措。該公司按照“實施一個項目、安置好一方群眾、實現一方人脫貧”的要求,及時將有關供電項目納入配網規劃建設,確保配套供電設施與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建成。2019年,該公司易地扶貧搬遷配套電網建設投資5.67億元,覆蓋集中安置點543個,惠及安置戶14.1萬戶59.5萬人。
多措并舉,系統扶貧,切實將希望和信心送到千村萬戶
“做社會扶貧工作要有愛心,有真感情,把村民當成親人,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將心比心地出主意、想辦法。這是黨組織賦予我們每一個扶貧干部的政治使命。”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國網陜西電力退休職工張雷威在日記中寫道。
國家電網公司在青海瑪多開展光伏扶貧,建成瑪多清潔能源采暖示范項目。溫暖的教室-陳文君攝
除定點扶貧的“四縣一區”外,該公司各單位還承擔著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安排的脫貧攻堅任務,并通過派駐幫扶人員,發展扶貧產業,開展消費扶貧和教育、醫療幫扶等措施,多方面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駐村幫扶促進了各項精準扶貧政策落地。按照地方黨委政府工作要求,該公司各級單位選派5348名優秀干部員工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員,扎根在扶貧一線。他們結合幫扶點實際爭取扶貧資金,發展特色產業,解決實際困難。各單位發揮“強前端、大后臺”作用,通過電網建設、捐贈資金、愛心捐贈、陽光助學等形式支持駐村干部工作,當好他們的“娘家人”。
四川涼山州阿吼村曾經是個沒有姑娘愿意嫁過去的“光棍村”。當地供電公司派駐的第一書記王小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種植養殖基地,為阿吼村找到了脫貧新路子。阿吼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從2015年的1500元增加到2018年的7180元。從2016年至今,阿吼村共迎來22位新娘,成了涼山州脫貧攻堅的典范。
村級黨組織是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村干部是脫貧攻堅的“排頭兵”。該公司各單位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積極幫助貧困村加強黨組織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利用自留黨費1996.15萬元,幫助228個貧困村修繕黨組織活動場所、更新設施。該公司1378個基層黨組織與貧困村結成對子,3.84萬名黨員參與結對幫扶貧困群眾,助力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創業致富帶頭人、實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我家以前是貧困戶,一日三餐都犯愁。去年,村里有了農業科技企業,建起了草莓、蔬果生產基地。我們家的土地入了股,年底能分紅,終于脫了貧。”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光明村村民馬學群說。
同時,該公司各單位從發展產業入手,利用捐贈資金,積極引進社會資本,結合幫扶點實際,實施扶貧車間、村內工廠等產業扶貧項目1874個,增加就業崗位超過10萬個,增強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徹底解決了村集體“空殼”問題,讓貧困戶村內打工不誤農事、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8月8日,國網山東電力在威海市文登區舉辦定點扶貧地區農產品推介會,并通過“慧農幫”平臺銷售。文登區西山村的花餑餑是27個定點村的近70種產品之一。此后不到一個月,花餑餑在“慧農幫”銷了100多箱,鄉親們信心更足了。
“慧農幫”平臺是該公司為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開展消費扶貧有關部署搭建優化的線上銷售平臺,目前已上線扶貧農產品8個種類1430余款,構建消費扶貧線上線下一體化供應鏈。同時,該公司各單位也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愛心訂購等活動。今年,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累計購買及幫助銷售扶貧農產品金額達4192萬元,惠及定點扶貧“四縣一區”及百余個國家級貧困縣。
基本醫療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之一。為減輕貧困群眾就醫負擔,該公司開展醫療幫扶,緩解貧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狀況,幫助貧困地區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2018~2019年,該公司各單位幫助改善貧困村醫療條件,配合各級政府開展鄉村衛生室建設,投入醫療幫扶資金1664.87萬元,援建鄉鎮醫院、衛生室56座;并利用自身醫療資源,組織醫療隊伍深入貧困村開展義診1.86萬次,贈送常用藥品和醫療器械累計金額達113萬元,惠及貧困村群眾9.79萬人。
扶貧扶志更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該公司將教育扶貧作為扶貧重要舉措,實施陽光助學、援建教學設施、結對幫扶等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學校修繕校舍、完善基礎設施,不斷提升貧困地區教育水平。目前,該公司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7008人。貧困地區人口提升了自我發展能力,堅定了志向,成為建設家鄉、振興產業的力量。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全力推進就業扶貧,實施就業扶貧行動計劃,推動就業意愿、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該公司積極配合國務院扶貧辦和社會培訓機構,依托光伏學院打造“學習+監控+運維”的扶貧新模式。自2018年4月成立以來,光伏學院累計培訓學員1837人,已通過考試并取證1750人。
2016年以來,該公司幫助貧困群眾轉移就業,組織各類扶貧技能培訓班,積極招用貧困群眾和貧困地區本地高校畢業生,累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14萬人次。國網西藏、新疆、甘肅、青海、四川、湖南電力通過供電服務公司和產業扶貧項目吸納貧困人口就業5877人。
進深山、走村寨、入農戶,該公司各單位對準貧困“病根”,進行“靶向治療”,完成“精準滴灌”。該公司1952個幫扶點中,已有1554個脫貧摘帽,10.28萬戶貧困戶脫貧,脫貧人口32.98萬人。多年來扎實的扶貧工作獲得肯定——該公司于2018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并連續三年獲中國扶貧基金會頒發的“突出貢獻獎”;2017、2018年,該公司連續在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考核中被評為“好”,名列前茅。截至今年9月初,在已公布2018年度扶貧考核評價的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該公司駐省的電力公司評價均為“好”。
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該公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人民服務作為企業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全力服務脫貧攻堅十大行動計劃,提高貧困地區電網支撐能力,強化扶貧項目電力保障和優質服務,助力公司定點扶貧縣和扶貧點脫貧摘帽,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王莉 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