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2-27
2月23日,由中國建筑參建的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延長線項目順利實現全線通車。
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總理馬欣達·拉賈帕克薩,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程學源,中國進出口銀行斯里蘭卡負責人馬翔等共同為項目全線通車揭幕、剪彩。
馬欣達總理表示,中國是斯里蘭卡的真誠朋友,為斯里蘭卡國家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將打通科倫坡與漢班托塔,這將有助于提升斯里蘭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地位,今后來自世界各地輸往漢班托塔的貨物都可以非常便利地被運往科倫坡。
建設通向未來的“致富路”
斯里蘭卡作為整個南亞次大陸的轉口港,是世界海運航線上的重要樞紐。近年來,斯里蘭卡將國家建設發展規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制定建設“南亞經濟中心”的目標。
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延長線項目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工程,項目分4個標段,中國建筑承建其中的第二、第三標段,項目也是中國建筑在當地的首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工程起點位于馬特勒,終點是漢班托塔港和機場,將打通斯里蘭卡西部、南部交通經濟大動脈,大力提升互聯互通水平,科倫坡、漢班托塔兩大港口貿易往來也將更加便捷,將極大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居民收入,被當地百姓譽為通向未來的“致富路”。
高標準打造品質環保之路
中國建筑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嚴格執行當地環境標準,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項目施工建設全過程。引入節能減排、智能交通等現代化高速公路建設理念,推廣利用公路綠色低碳技術,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創新綠色設計,堅持綠色施工、采購綠色建材,致力于構建環境友好型生產方式和運營模式。將高速公路主線最大設計縱坡控制在3%以內,在滿足車輛行駛條件的同時,降低單位車輛能耗,栽種碳匯能力強的植物物種,最大程度減少因公路建設對沿線生態植被的破壞。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聘用當地環保部門官員作為項目環境工程師負責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規劃和實施,聘請專業機構對項目周邊生物種群數量進行統計和記錄,由國家建筑研究組織、中央環境署地礦局進行環境、水質、震動檢測等。
在施工現場,使用從中國采購并安裝成套“干式除塵設備”用于采石場,
極大減少施工造成的粉塵污染。該設備系統為斯里蘭卡唯一一套采石場干式除塵設備系統。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照明器具,以LED燈代替高壓鈉燈,并大量采用太陽能供電方式,提高電能利用率,減少電力消耗。
疫情防控、經營生產兩不誤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項目部及時應對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及時制定和優化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方案,暫停國內休假、出差人員返崗行程,單獨安排宿舍區域作為隔離觀察區,對國內返崗人員一律進行14天隔離觀察。
為項目施工人員發放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注重普及防疫知識,張貼防疫宣傳海報,邀請漢班托塔地區公共衛生專員到項目宣傳防疫基本知識,并邀請當地醫療機構到項目部為所有員工體檢。
為保證項目進度,項目部召開經濟動員會優化施工組織,加大資源、人力、機械投入,在確保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確保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通車時間比原定計劃提前了2個多月。
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民心相通
斯里蘭卡是古絲綢之路海上重要節點,中國建筑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紀念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被譽為中國對外援建的典范地標工程,是中斯友誼的最高象征。
近年來,中國建筑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扎根斯里蘭卡,助力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為促進中斯民心相通貢獻力量。
項目的建設為當地創造了2萬余個就業崗位,為斯里蘭卡培養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熟練工人,不僅如此,中國建筑還建造了當地第一個安全體驗館,編寫英文與僧伽羅文雙語培訓教材,中籍工程師定期為屬地工人進行培訓,被當地業主稱贊為“蘭卡第一施工技能和安全培訓基地”。
中國建筑連續3年同屬地共建帕爾米布勒養老院,先后到沿線30余個學校、養老院、寺廟和社區開展志愿服務和捐贈,為當地居民打井、硬化道路、抗洪救災,同當地居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