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700飛機完成全機最嚴重工況極限載荷靜力試驗
“小鷹”700飛機完成全機最嚴重工況極限載荷靜力試驗

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3-11
3月4日,航空工業一飛院236強度試驗廠房內寂靜無聲,所有人都緊張地看著眼前被各種設備環繞著的一架飛機,十幾臺液壓作動筒按照5%、10%……一點點將飛行載荷加到機體上,耳邊似乎能聽到結構在載荷力作用下輕微的聲響。隨著載荷級的不斷增加,人們的心跟著緊張起來。
“3!2!1!”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又一架航空工業自主設計制造的飛機——“小鷹”700順利通過全機極限載荷靜力試驗考核。
型號報喜意義非凡
“小鷹”700飛機是由一飛院負責技術開發的一款四座輕型多用途飛機。該機由深圳通航國際飛機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航國際”)按照CCAR23-R3部研制,是國內最新型的通用飛機,可廣泛用于運輸航空、通用航空、個人飛行、飛行員培訓等。本次全機極限載荷靜力試驗,是對機身、機翼以及翼身對接接頭等機體主要結構進行的最后也是最嚴重的驗證試驗工況,是對飛機結構強度的“終極大考”。
該工況極限載荷試驗的成功,是近年來我國繼多型大型飛機順利完成極限載荷試驗后,國內通用飛機領域完成的技術最復雜、難度最高的全機級試驗,既標志著該型飛機主要結構設計驗證工作的圓滿完成,也標志著我國在通用飛機領域從設計到驗證技術的又一次成功。
疫情防控科研生產“兩手抓”
按照原定計劃,“小鷹”700飛機全機靜力試驗將于春節后進行,以支持型號的適航取證和試飛工作。突發的疫情,給試驗帶來了重重困難。
在一飛院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周密部署下,試驗團隊堅持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兩手抓”:針對外地職工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協調解決返回隔離等具體問題;針對現場協調、試驗調試、開試評審等各環節,落實各類防護要求,積極推進試驗準備工作;針對適航審查代表不能到達現場的問題,在前期試驗得到適航審定代表高度認可的基礎上,保密部組織協調制定周密方案,通過視頻會議落實目擊試驗的具體要求;針對前期進度的影響,為充分化解風險,試驗團隊加班加點,進行了7次預試,對預試結果進行充分分析。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也為了試驗的質量安全,試驗團隊有條不紊、全力以赴將疫情影響減到最小。
黨員勇當先鋒
“小鷹”700飛機強度設計和試驗團隊成員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黨員,疫情當前,他們充分展現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王玉是試驗設計主管、入黨積極分子,萬亞峰是主任師,首批復工的他們及時聯絡協調通航國際、適航代表及各專業人員緊鑼密鼓進行試驗準備,同時組織先期復工的各部件主管,再次進行全面的強度分析和風險評估,確保試驗前檢查細致、精準、無遺漏。
一飛院2所黨總支紀檢委員趙曉輝是發動機架強度設計主管,針對試驗調試中發現的局部應力大的現象,她對結構危險部位補充了大量細節分析。疫情期間各項工作比平時更重,為了試驗的順利開展,她選擇了早出晚歸。
老黨員楊劍鋒是2所試驗室主任、試驗主管,同時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身份——一飛院公共衛生組成員,他每天都是早上第一個到、晚上最后一個離開試驗現場的人。除了試驗的調試準備工作,他還要對試驗場地進行通風、消殺,確保現場人員的健康安全。正是在這樣一批黨員模范的帶領下,每晚236廠房燈火通明,全體參試人員連續加班加點,大家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努力拼搏,確保試驗的圓滿成功。
“小鷹”700全機極限載荷靜力試驗考核完成后,團隊又馬不停蹄地展開“小鷹”700各部件極限載荷試驗的準備工作。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