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行云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5-13
2020年5月12日9時16分40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云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云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行云二號”01星、02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五云一車”系列商業航天工程取得又一重大進展,作為中國航天科工天基物聯網星座的首發星——“行云二號”正式展開在軌技術驗證和應用測試。
本次發射的“行云二號”01星、02衛星,是“行云工程”α階段的兩顆技術驗證星,由中國航天科工所屬航天三江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研制。在星間激光鏈路技術、星載數字多波束通信載荷、空地衛星通信協議等多個重要技術領域實現了自主創新。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后,將為智能集裝箱監管、極地環境監測、地質災害監測、氣象數據預報、海洋環境監測、海上運輸通信等多個行業提供應用測試,并為后續天基物聯網的組網奠定基礎。
“行云工程”計劃分α、β、γ三個階段,在2023年前后建成由80顆低軌通信衛星組成的天基物聯網星座,徹底解決目前地面物聯網業務因蜂窩通信網絡覆蓋率嚴重不足(陸地覆蓋率約為20%,海洋覆蓋率不到5%)而導致“通信盲區”難題,幫助客戶實現真正的全球萬物互聯。
“行云工程”α階段計劃發射兩顆衛星,在軌進行一系列技術驗證的同時,同步開展一批行業應用測試。本次“行云二號”01星、02星成功發射,也標志著α階段的建設任務圓滿完成。
本次發射的“行云二號”01星、02星在國內低軌星座中首次采用了星間激光鏈路技術,即在軌衛星之間可通過激光通信技術實現遠距離通信,可以不依賴地面站的轉傳,從而提高通信服務的實時性。此外,兩顆衛星在國內首次采用星載數字多波束通信載荷,通過自主創新的先進通信協議,實現了衛星海量短數據接入,從而成為國內最早實現運營、管理、服務一體化集成的星座系統。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抓總研制,具有飛行可靠性高、入軌精度高、準備周期短、保障需求少、發射成本低等特點,主要為300kg級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作為一型成熟的固體運載火箭,此前,快舟一號甲已成功完成8次發射任務。
此次發射,是快舟火箭和“行云衛星”首次“合體”。為確保發射任務順利推進,航天三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用實際行動為武漢加油,并將此次發射的行云二號01衛星命名為“行云武漢號”,通過在箭體上涂刷“英雄武漢·偉大中國”和“致敬醫護工作者群像”的方式,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和廣大醫護工作者。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火箭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標志著廣汽傳祺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成為“航天科工快舟運載火箭發射助力合作伙伴”。
本次火箭任務涂裝效果示意
5月12日,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也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12年前四川汶川大地震,醫護工作者奮不顧身挽救了千萬生命。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醫護工作者再次義無反顧為生命而戰。本次發射的快舟火箭箭體涂刷“致敬醫護工作者群像”,以航天人特有的方式致敬最美“逆行者”,致敬白衣天使。
【責任編輯: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