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承建成昆鐵路復線峨米段首座萬米長隧貫通
中國鐵建承建成昆鐵路復線峨米段首座萬米長隧貫通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7-01
6月23日,歷經四年多的艱苦奮戰,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二局集團承建的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老鼻山隧道順利貫通,成為峨(眉)米(易)段貫通的首座10公里以上高風險隧道,為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目前對成昆鐵路進行的擴能改造,主要是增建二線以及新建雙線,又稱成昆鐵路復線工程,分為成都至峨眉段、峨眉至米易段、米易至攀枝花段、永仁至廣通段、廣通至昆明段,整個工程采取分段建設的方式進行改造。該工程是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其中峨米段全長386.334公里,是全線修建難度最大、里程最長的一段,所處位置是有著“地質博物館”之稱的攀西地區,全段共有橋梁140余座、隧道40余座,橋隧比達到73%。
作為建設老成昆鐵路的原鐵道兵二師后裔,中鐵十二局集團再戰成昆,承建的峨米段三標工程位于峨邊縣境內,管段全長29.2公里,包含4橋4隧2站7涵,橋隧工程占比達92.5%。其中,獨家承建的老鼻山隧道全長13579米,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境內。隧址地區屬大渡河峽谷構造剝蝕地貌,最大埋深710米,先后穿越多條斷層,集合了大型溶洞、高地應力大變形以及突水、巖爆等多種不良地質,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為實現“長隧短打”,現場共規劃設置3座橫洞、5個工區,采用“一洞一策、五區協同”的方案,全面推進隧道施工。
突發涌水
2018年12月,老鼻山隧道三號橫洞大里程方向施工被一處溶洞阻礙,選擇反向施工方案后,建設者又揭示了一處深度近40米,向上高度32米,橫向寬度38米的大型富水溶洞,讓施工一度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隨后,建設者通過迂回導坑新辟工作面以及一個完整水文年的持續觀測記錄,掌握了大量環境數據,最終采用架設跨越拱橋的技術方案,成功“越過”溶洞區段。
除了“未知的空間”帶來的挑戰,嚴重威脅施工安全的還有高地應力大變形和無法預測的巖爆。建設者堅持“寧強勿弱”的原則,采用增加超前地質預報的種類和頻次等方式,預判大變形和巖爆發生的可能性與強度等級,再通過“打孔”“加錨”“軟化”等措施,提前釋放部分應力,預先控制變形。
隧道巖爆
項目部成立了專題科研攻關小組,將施工生產與科技創新相結合,成功開發出隧道二襯縱向連續灌注施工工藝,不僅大幅提高實體質量,還徹底解決了防水板內側脫空問題,成為在全線推廣使用的“原創”新工藝。
縱向連續灌注工藝動畫演示
疫情防控期間,項目施工正值攻堅關鍵階段,為保證安全質量和工期進度,項目部開展主題勞動競賽,一手抓生產,一手穩防疫,確保了老鼻山隧道的如期順利貫通。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復線)工程全線通車后,將大幅提升西南地區的鐵路客貨運輸能力,密切我國西南地區與西北地區、西部地區與南亞東南亞地區的互聯互通,對繁榮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