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參建北京地鐵16號線鋪軌貫通
中國鐵建參建北京地鐵16號線鋪軌貫通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7-17
7月15日,隨著國家圖書館站最后一處鋼軌焊縫對接完成,北京地鐵16號線中段(西苑站-甘家口站)工程如期實現長軌貫通節點目標,為2020年底初期運營打下基礎。
北京地鐵16號線中段(西苑站-甘家口站)線路全長10公里,共設7座車站,包含國家圖書館站、蘇州街站、蘇州橋站、二里溝站等4座換乘站。
北京地鐵16號線16標。
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四局、中鐵十六局和中鐵十八局參與了北京地鐵16號線中段的建設。
中鐵十四局隧道公司承建北京地鐵16號線蘇州街站和站后停車線區間軌行區。蘇州街站為全暗挖車站,站后停車線采用礦山法施工。
2019年5月13日,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北京地鐵16號線蘇州街站成功緊貼下穿10號線蘇州街站,標志著16號線中段難度最大的控制性節點被攻克。該工程在國內首次采用樁基托換加千噸級千斤頂系統主動控制沉降,施工兩年來平均沉降不足1毫米,保障了既有線的安全運營。圖為技術人員正在操控千斤頂智能控制系統。
北京地鐵16號線蘇州街站的站臺層頂部“貼身”下穿10號線蘇州街站,是全線唯一一座密貼下穿既有車站的換乘站,是16號線控制性節點工程。整個下穿工程最艱難的是長約30米的核心站臺區,其正上方就是北京地鐵運營最繁忙、每天乘客超過一百萬人次的10號線,施工沉降一旦超過2毫米就會引起預警,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導致10號線停運。
千斤頂頂升示意圖。
為了保證10號線運營安全,中鐵十四局采用20臺1000噸級千斤頂主動頂升系統,配合樁基托換和超細水泥漿灌注技術,實現了既有線變形的主動控制。這一做法,屬國內地鐵施工首次采用。經測算,施工兩年來的平均沉降不足1毫米,受施工影響產生的形變比列車運行震動產生的形變還要小,保證了運營安全,圓滿完成了既定任務目標。
2019年5月13日,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北京地鐵16號線蘇州街站成功緊貼下穿10號線蘇州街站,標志著16號線中段難度最大的控制性節點被攻克。
這段只占據總工程量不到5%的30米下穿工程,自2017年4月開始施工以來,持續了長達兩年,經歷16次工序變換,集結了施工、監測、科研等14家單位共同參與,與北京交通大學等資源共享,實現了產學研合作落地轉換。
中鐵十六局集團擔負二里溝站和國家圖書館站至二里溝站區間的施工任務,南北走向, 合同總投資4.8億元。從國家圖書館站東端出發在中關村大街下穿既有地鐵4、9號線區間、而后轉向南,下穿南長河、動物園,在西直門外大街下穿既有地鐵4號線區間,然后沿三里河路向南到達二里溝站。
二里溝車站位于三里河路與車公莊大街交叉口處,廳臺同層,主體兩端采用單層導洞洞樁法+中間上穿既有6號線采用CRD法暗挖施工,結構拱頂覆土約8.9m。車站設置4個施工豎井施工;總建筑面積約3.9萬平方米,是目前全國在建的最大暗挖車站;設置5個出入口、4組風亭,2座冷卻塔。
國家圖書館站至二里溝站區間全長1352m 。在首都滑冰館處綠地及二里溝站北端各設置一個豎井。其中,74m為雙聯拱斷面,采用CRD法施工,其余斷面為標準斷面,采用臺階法施工,標準斷面采用機械開挖。
該標段風險源多,二級以上風險源共203個,其中特級風險源2個,一級風險源108個,二級風險源93個;同時,多次下穿既有線、河流、國家級文物建筑等,隧道頂與既有線凈距最小僅1.09m,對沉降控制要求極高,施工風險高。
北京地鐵16號線16標獲北京市AAA級綠色文明施工工地,圖為甘家口站站廳層施工。
中鐵十八局集團承建的北京地鐵16號線16標包括甘家口站和二里溝站至甘家口站區間,線路全長1.023千米,合同總投資4.69億元。甘家口站位于阜成門外大街和三里河路交叉口,跨路口設置,站位為南北向沿三里河路布設。甘家口站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與規劃地鐵3號線通道換乘。
該項目緊臨釣魚臺國賓,建設全程皆為人工開挖,文明施工、安全、環保要求極高,施工干擾極大,自開工以來,項目先后獲得了包含“國家AAA級工地”在內的40余項獎勵。該項目部首創的“全封閉隔音除塵施工大棚”,被作為樣板在北京全市進行推廣,為首都“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