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承建的西安地鐵14號線實現全線軌通
中國建筑承建的西安地鐵14號線實現全線軌通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12
近日,隨著K922移動式閃光焊機精準完成對位,西安地鐵14號線辛王路站至體育中心站區間左線實現軌道貫通,標志著由中國建筑承建的西安地鐵14號線順利實現雙線“長軌通”的里程碑節點,為下一步電通及開通運營奠定堅實基礎。
西安地鐵14號線一期工程全長約13.8公里,西起北客站、東至賀韶村,含7站8區間,承載著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客流的重要任務。作為全運會重點交通配套工程,地鐵14號線將與機場線貫通運營,成為連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和西安北站兩大交通樞紐及西安奧體中心的快速通道。
服務十四運 打造“陸空客流走廊”
站在西安地鐵14號線體育中心站望去,“十四運”主場館奧體中心主體育場如石榴花般綻放在側,西安地鐵14號線體育中心站4號口與奧體中心南側聯通,是服務第十四屆全運會最核心的車站。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運動員、裁判和觀眾可乘坐地鐵直接直達奧體中心、體育中心站三層地下站房,能滿足大型賽事活動人流快速疏散要求。
走進14號線雙寨站地下施工現場,頭頂傳來地鐵3號線駛過的震動鳴笛聲。雙寨站是西安首個高架站與地下站的換乘站,3號線與14號線站臺高度差超過20米,中間還有許多地上地下的連接線路,施工難度高、工程質量要求高。雙寨站鋪軌長度左右線各496米,工程量是一般地鐵車站的兩倍多,項目團隊采用預鋪裝技術,提前把材料運輸到現場進行拼裝,等測量圖紙到位,立即進行起道、精調、澆筑道床,大大縮短了工期。未來,這里也將發展成集商業、居住、休閑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三義莊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設置4座出入口、兩組風亭及1座緊急疏散口,項目統籌安排、科學管理,智慧建造,采取24小時3班倒的作業安排,完成全線盾構機第一個出洞節點目標,實現地鐵14號線全線首通,全面做好防疫達產,全力推進工程建設,數次獲得業主表揚信。
提速加碼 提前3個月完成鋪軌
隨著第十四屆全運會腳步臨近,地鐵14號線項目建設也駛入“快車道”。中建安裝作為2標段設備安裝及裝修、軌道工程施工方,承建辛王路站至三義莊站2站3區間的安裝裝修工程,及辛王路站至港務大道3站4區間的鋪軌工程,占全線51%。
項目團隊創新施工方法,采取“機鋪+人工散鋪”方式,由5套鋪軌機車,輔以人工散鋪,在多個工作面同步作業,無法使用鋪軌機車的作業面則通過人工進行軌道整合拼接;還創新研發了模板定位卡具,以確保軌道對接的工作質量。
地鐵施工作業面均位于地下隧道內,施工現場沒有出入口和吊裝口,所有材料都是從地面預留孔洞中吊下來,再搬運至施工點,材料的倒運難度大,傳統鋪軌使用2臺龍門吊,將軌排從軌排井下放至隧道。然而2標段全線僅1個軌排井,項目團隊采用始發井或接收井作為垂直運輸通道,再使用汽車吊將鋼軌豎著下放到隧道里,最后由人工將軌排運至施工現場。
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項目團隊采用超常規組織,在每個工作面增加一倍的勞動力。施工高峰期300名工人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以提升工作效率。項目團隊最終實現了日鋪軌140米,最高紀錄200米的速度,提前3個月完成2標段鋪軌任務,圓滿完成了“軌通”重要節點。
攻克難關 軌行安全舒適
在施工現場,每隔25米就能看到工人對已完成的地下線整體道床進行鋼軌焊接施工,2標全線共500多個焊接點,氧氣瓶和乙炔瓶間隔5米依次擺放,還同時配備了干粉滅火器,避免因氧氣過密引發安全隱患。項目團隊還專門配備了監火人,對動火施工環節進行嚴格監管,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源頭。
項目引進國內高速鐵路CPⅢ測量技術,形成一套針對地鐵的軌道精密工程測量技術體系,通過軌檢小車對鋪軌進行精調,不僅提高了軌道平順性,還可實現減振、降噪、減少輪軌磨耗,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適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項目團隊一次次攻克技術難關,創新施工方法,確保安全生產“零事故”,順利保障目標節點實現。
灞河之畔,四通八達的立體路網正描繪出古都陸港、空港高效聯結的客流走廊新圖景。以體育之名,點燃城市激情與發展夢想,中國建筑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注入發展“新動能”。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