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論” 央企實踐⑩】中國中鐵:鐵漢“繡”花 曾經的城市“傷疤”變“后花園”
【“兩山論” 央企實踐⑩】中國中鐵:鐵漢“繡”花 曾經的城市“傷疤”變“后花園”

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8-25
【編者按】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考察時,以充滿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15年來,在“兩山論”的引領下,中央企業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將企業生產經營與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在不斷實踐中續寫“兩山論”新篇章、描繪美麗中國新畫卷。8月15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兩山理論’ 央企實踐”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8月22日,在河北唐山往日工礦廠房錯落、污水肆意橫流的東湖采礦區,被稱為“城市傷疤”的土地上,中國中鐵所屬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兩千余名建設者全面掀起大干熱潮,一片片蒼翠欲滴的綠植,一簇簇嬌艷欲滴怒放盛開的鮮花與一個個忙碌交錯的身影匯成當夏最美風景,助力這座英雄之城、鳳凰之城的綠色發展之路,以“一片花海”開啟“一座城”的轉型華章。
“城市后花園”促進城市轉型升級,圓唐山人民的綠水青山夢。
唐山市開平區作為中國近代的工業搖籃,第一條國產鐵路、第一家機械煤礦、第一桶水泥、第一張股票、第一臺內燃機車等都發軔于此。改革開放初期,這里煤炭、鋼鐵等重工業發展迅猛,迎來繁榮的背后是環境污染加劇;伴隨著資源的日益匱乏和環境的日益惡化,開平繁榮不復,發展后繼乏力;殘留下的采礦塌陷區、破舊廠房、低矮院落,藏污納垢、臟亂不堪,像一塊傷疤橫亙在開平區與唐山市主城區之間,改變區域舊貌成為唐山市民最迫切的愿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府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唐山市委市政府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與經濟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圍繞推動環保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精心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建設格局。
中國中鐵建設者們將花海建設成京津冀地區最具特色的城市中心氧吧。
唐山花海項目占地11.02平方公里,總投資130.59億元,是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投資、建設、運營的大型生態環境修復工程,是目前北方地區最大的花海田園項目,是河北省重點打造的城鄉生態文明建設生態修復的樣板工程,更是國內傳統工業城市向全域旅游城市改革轉型的“試驗田”。項目目前投入57.78億元,主要包括唐古路擴建、開越路改造、超級綠道、生態農業科技苑、半鋼“火紅年代”文創園一期、動物園提升改造、陡河生態提升、二環路及唐古路綠化苗圃基地等10個子項目。
唐山花海自開工建設以來,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旗下唐山云之苑綜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面對工期緊,任務重,壓力大等困難,打破常規求創新,始終保持施工生產穩步推進。特別是為確保今年10月花海部分項目投入運營,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建設者們秉承“抗疫復工兩不誤,齊心協力促大干”的工作思路,不等不靠,主動擔當,主動作為,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克服了模式復雜、工期緊迫、疫情干擾等困難,緊盯目標干、帶著問題干、奔著成效干,始終保持大干快上的強勁勢頭,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唐山特色”為建設目標,充分發揮中央企業集團作戰、一體化施工優勢,優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任務。
以往遍地是鋼渣、煤矸石等工業廢料且污染嚴重的堆棄地,如今盛開一朵朵鮮花。
據中國鐵工投資建設集團花海項目現場技術負責人肖衛榮介紹,目前,唐山花海項目生態修復和基礎設施山、湖、路、樹基本形成,園區堆山4座,挖湖2座,建塔1座,種植花卉54類,種植綠植26類,占地面積約235公頃。整個項目已初綻芳容,成為唐山市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美景如畫的生態樣板。唐山市民及周邊縣區居民慕名而來,在花海賞花、游玩、攝影,更有網紅前來“打卡”,一對對新人相擁在花海中,拍攝婚紗照留下雋永、美好的瞬間。花海,儼然已經成為唐山城市的“新地標”.據悉,唐山花海項目還建設了長17公里超級綠道,共有7座天橋廊道,將南湖、大釗公園、鳳凰山公園、大城山公園、東湖公園蜿蜒串起,形成一道城市風景游覽的天際線。目前,北新道、鳳凰道、建設南路景觀橋已開通試運行,大城山東坡景觀橋鋼梁主體加工及安裝全部完成,國防道景觀橋、大城山西坡景觀橋、陡河景觀橋、大城山西接引道路、開越路改造主路、唐古路擴建、半鋼“火紅年代”等子項目正在加速建設之中。未來,唐山花海將以“路、樹、湖、山”四大特色呈現在人們面前,湖光山色與綠色森林相映成趣,將極大提高唐山市民的幸福指數。曾經的城市“傷疤”,必將成為以生態為前提、以產業為根基、以文化為涵養的唐山“城市后花園”。
點擊圖片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