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國建筑:服務新格局 奮進長三角
【央企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國建筑:服務新格局 奮進長三角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9-09
編者按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三省一市,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中央企業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融合等方面優勢,以實際行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深入實施。8月28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央企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長江的奔涌波濤敘述著中華大地的勃勃生機。在入海口的沖積平原,長三角城市群正朝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穩步邁進。
2020年8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如何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三角發展,實現央地同頻共振?中國建筑用行動作答,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任務落地落實,走出一條“邁向世界一流企業”的創新跨越之路。
以全產業鏈優勢打造行業標桿
長江是一條黃金水道,是鏈接中國多地區的經濟紐帶。發揮長江航運優勢,中國建筑勇擔重任,先后承建了江蘇寶應船閘、江蘇通揚線運東船閘、江蘇新孟河前黃樞紐工程船閘、安徽滁河汊河船閘等,并逐漸向江蘇、廣西、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地拓展市場,為長三角港口、航道網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2002年6月26日,中國建筑“港工樁2號”在洋山一期C標碼頭打下第一根樁,世界港口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傳奇,在當代港口建設者的手中開篇。2017年12月10日,中國建筑主承建的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化碼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正式開港投入試生產,標志著中國港口行業的運營模式和技術應用迎來里程碑式的跨越升級與重大變革。
如果說,航運體現著長三角通江達海的運載能力,鐵路、公路則歷史性地改變時間空間距離,推動長三角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有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在這發展過程中,中國建筑融入國家戰略、深耕熱點區域、服務民生需求、創新發展模式,從基礎設施業務領域“無業績、無市場、無裝備,白手起家、從零起步”的“后來者”成長為業界公認的“主力軍”,時光變遷中改變著長三角的交通圖景和城市格局。
打通區域聯絡線,串起沿線及周邊交通網。2020年7月1日,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從南通到上海的時間從過去的至少5個小時縮短到最快66分鐘,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回望奮斗歲月,中國建筑建設者10天完成所在標段駐地建設,40天完成中心試驗室建成驗收,100天完成水上碼頭及拌和站驗收。項目關鍵時期的千人大會戰中,“決戰滬蘇通,決勝太倉港”的錚錚誓言響徹項目現場,為通車運營目標鼓勁吶喊。
服務城市內網,讓公共交通體系更加完善。2019年9月,中國建筑投資建設的首條PPP地鐵項目——徐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通車,徐州成為淮海經濟區20個地級城市中首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緊接著,中國建筑拿下徐州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該項目的中標使得中國建筑在業內首開先河,成為當時國內唯一在同一城市同時實施兩條完整軌道交通項目的企業。
除此之外,浙江交通建設史上最大的公路工程臺州灣大橋及接線工程項目、江蘇省首條PPP公路項目206國道徐州段改線工程暨426省道賈汪互通工程PPP項目、上海S3公路、南通繞城高速公路項目、南通通皋大道項目、江陰市1310工程項目、浙江余姚G228項目、安徽岳黃高速公路工程項目等一系列公路項目建成通車,中國建筑誓要打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工程、鑄造彰顯城市品牌的名片工程。
一路征程一路歌,中國建筑用匠心筑起了長三角最美風景線。如今,作為一個游客,您來到上海,可以站在城市地標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俯瞰美景,可以到世界最具規模、最具水平、最具競爭力的會展綜合體上海國際會展中心參觀展會,或者到全國第三大單體建筑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展會對比下陳列商品的優劣。忙碌完工作散散心,從所在地乘坐飛機降落到江蘇省最大單體建筑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來到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江蘇大劇院看場世界名劇,結束后看看全球首例300米超高層全逆作法項目南京青奧中心雙塔樓的燈光秀。回家途中到安徽參觀中國第一條自主建設的TFT高世代線廠房安徽合肥京東方6代線,憶古思今,感受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巨變……
從中國建筑承建的這些項目中,能夠感受到長三角協同發展的脈動,可以看到長三角大地的未來。好風憑借力,奮力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中國建筑,正在書寫擁抱“長三角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以人民為中心”致力城市更新
上海承載著千萬外來年輕人的奮斗夢想,幫助他們安居圓夢,就是積極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動實踐。
中國建筑在上海首試開發運營的中建幸福公寓,被上海市房管局列為上海市首家“非改居”租賃備案試點單位,為租客提供居住證辦理、落戶積分、民水民電等惠民政策。入住中建幸福公寓的“95后”湖北女孩孫奧,利用公寓提供的創業環境,租下了公寓一樓水吧,由房屋租戶變成公寓的合作伙伴,融入城市成為“新上海人”。
如今,中國建筑發揮在設計、改造、施工環節的專業優勢,將企業供應鏈建設和長租公寓結合,向客戶提供了品質化、社區化、便捷化、個性化、智能化的“五化”公寓產品,助力上海“人民城市”建設。
城市綠色建設方面,中國建筑在承建浙江省規模最大、出水水質最高的污水處理廠的過程中對新型城市公園進行了有益探索。很多人想不到,生機盎然的錢塘生態公園下,藏著七格污水處理廠。它在保障污水處理主體功能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將廠區上部打造成生態公園,在對太湖流域的環境整治、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助力建設綠色人文城市。
下一步,中國建筑將繼續通過高新技術和智慧運營手段,助力長三角地區打造“清水繞人家”的江南水鄉美景,為更多人建造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點擊圖片 直達專題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