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在建 預計年產20發火箭
中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在建 預計年產20發火箭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9-24
當下,隨著中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正在建設,素有黃海之畔“明珠”之稱的海陽市擁有了一個新名字:東方航天港。
2019年6月5日12時6分,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起飛現場
9月15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制的長十一火箭再次從大海飛向太空,成功完成了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應用性發射。在這次發射任務中,首次實現了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海上發射常態化的大幕也就此拉開。
“巨大變化在此刻還不能完全顯現出來,我相信隨著東方航天港項目的落地,長十一火箭的生產能力提升、發射次數增多,效益會有明顯提升,高質量海上發射指日可待。”長十一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表示。
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發射場
海陽市位于山東半島東南部,隸屬煙臺市。坐落于此的東方航天港是按照航天研發、制造、發射一體化思路建設的航天產業集群,既是固體運載火箭的生產基地,也是航天發射星箭準備的技術中心。
海陽市風景
據悉,4月22日,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產業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在海陽市落下帷幕,共有10個航天類項目集中簽約。東方航天港將按照“三步走”進行建設:第一步具備火箭總裝條件;第二步實現固體火箭與液體火箭研產及發射的突破;第三步實現近海和遠海發射的不斷突破。
發射能力建設是東方航天港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建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和建設固體運載火箭發射技術中心。
長十一出海前起豎測試
其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服務港的建設主要針對火箭技術準備、星箭對接、碼頭合練、遠控測發、測控通信、出海轉運等功能模塊,目標是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
年產20枚固體運載火箭
“一發火箭打出去,可以拉一發再打,在有任務需求的情況下,一個月可實現10次發射。”金鑫表示,預計未來東方航天港能夠年產20發火箭,這不僅能夠滿足海上發射,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把東方航天港制造的火箭運輸到別的發射場進行發射。
同時,東方航天港在其正北方名叫垛山的小山包建設未來能夠實現年產20枚固體火箭的生產制造廠房。該廠房還將承擔整個海上發射的技術中心,具備火箭的總裝測試區、衛星的測試區、星箭對接區,衛星加注等整套功能。遇到惡劣天氣或在測試當中發現問題等緊急情況,廠房可以停放火箭,把整流罩打開進行星箭檢查。
檢查測試
從海陽市委辦公室了解到,目前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港上貯存保障和維修廠房已交付長十一火箭發射使用。
據悉,長十一火箭在北京完成部段級總裝后,由公路運輸抵達海陽港,在新廠房里完成了火箭部段對接、整流罩對接、測試等工作。
而在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任務中,由于海陽港沒有火箭專用的總裝測試廠房,只能將火箭與衛星在北京總裝廠對接好之后整體采用“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的方式,運輸到海陽港碼頭。
按照計劃,后續長十一火箭箭上產品將直接在海陽總裝廠齊套,總裝、測試就地完成后,在較短時間內就可完成發射,全新的流程將進一步縮短發射準備時間,提高火箭快速響應能力。
作為商業航天領域的先行者,長十一火箭這支“快響利劍”從這里飛向太空。“在商業航天中,效率和效益才是本質。”金鑫一語中的。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