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國華寧海電廠首創國內輸煤順啟模式運行200天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寧海電廠首創國內輸煤順啟模式運行200天

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0-09-21
空轉時間縮短26分鐘,啟動效率提升51%,上煤效率每小時提升40噸,一套系統每年節電約20萬千瓦時……截至9月21日,國家能源集團國華寧海電廠改造后的輸煤系統已連續安全運行208天,突破200天關口,實現了國內首例輸煤設備啟動的流程再造。
國家能源集團國華寧海電廠打破傳統,自主創新完成輸煤系統設備由“逆啟順停”改“順啟順?!边\行方式。當“新思維”遇上“老傳統”,會碰撞出什么火花?讓我們一起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一個想法,在腦海中存了兩年之久
鄧建國是該廠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實現燃料精細化管理、節能降耗,一直是他不變的初心。
時間回溯到2017年7月,在開展機組能耗診斷時,國華電力研究院工程師楊振利和鄧建國在研究如何提高綜合供煤效率時,如何實現順煤流啟動的可行性和節能效果讓鄧建國眼前一亮。
輸煤系統“逆啟順?!笔腔痣娦袠I一直以來默認的傳統設備啟停程序,即從流程的末端開始啟動直至煤源設備。系統流程長、空轉時間多、啟動速度慢,硬生生地拖了綜合供煤效率的“后腿”。順煤流啟動可以解決所有“逆啟”難題,考慮到設備安全,從沒有人敢去想,更不要說嘗試了。但如果實現了“順啟”,就可以節能,不會經常發生堵煤現象,綜合供煤效率也能達到最大化……自此,實現輸煤系統“順啟”這個大膽的、顛覆傳統的想法活躍在鄧建國的腦海里,深植在心里,生了根、萌了芽,揮不走、拔不出。
要實現“順啟”,首先就得有穩定的煤源。鄧建國開始著手實現圓形煤場取料機全自動,用優化皮帶機保護裝置的方法來提升“順啟”容錯率……兩年的時間里,大膽嘗試和不斷實踐讓他看到了“順啟”實現的曙光。
2019年7月,當鄧建國召集創新工作室成員,把實現順煤流啟動的想法告訴大家時,不贊同的聲音一個接一個的反對。
鄧建國篤定地說:“思想不解放,觀念不轉變,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其實我們就是不敢拋棄陳舊過時的東西,不能跳出條條框框的限制,我們已經實現了取料機全自動運行,成功的第一步已經邁出,為什么不能再邁出一步呢”。
他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所有人的顧慮都消失殆盡。
上煤線順啟的“新思維”打破了有史以來的逆啟順?!袄蟼鹘y”。一個瞬間迸發的思維火花,變成了改變歷史的火把。
條件一旦滿足,就立馬行動
經過不斷優化,取料機全自動程序及系統已相當穩定,恰逢擋板式堵煤開關問世,這無疑為“順啟”的實現錦上添花。所有條件都已滿足,時機成熟,干就是了。
如何解決順啟和聯鎖關系的矛盾?怎么解決順啟實現后的安全問題?在實現順啟功能及保護的同時如何做到最大限度不改動原程序?皮帶跳停后人為的把有煤的皮帶加入到保護邏輯中怎么辦?皮帶被鎖定怎么辦?……
一系列經過思想碰撞產生的難題擺在面前,沒有“樣”可以“畫葫蘆”,沒有經驗可借鑒,沒有辦法可照抄,為了同一個目標,國家能源集團國華寧海電廠的一線員工們勇敢涉足前人未涉足的“盲區”,努力突破錯綜復雜的“險灘”。
一次次測量統計煤流從尾部運至下級皮帶尾部的時間;一遍遍檢查所有堵煤裝置、設備運行狀態;一回回的計算、核算、校驗;一頁頁滿是數字的草稿驗算紙;一幀幀進行順序控制邏輯程序修改、聯鎖控制邏輯程序修改、畫面程序修改;編寫《一期上煤線順煤流自動啟動》《順啟模式下非正常跳停皮帶自動上鎖及有條件自動解鎖》程序,為了避免程序出現死循環,把順啟可能出現的運行方式都考慮進去……他們編最好的方案優化改造,做最壞的突發事故預想。通過大量的統計、分析、研究,靠著無數次的嘗試和黑暗中的摸索,“順啟”模式實現的進度,完全按照這份浸透著他們心血的方案和圖紙在加速推進。
觀念一變天地寬,鄧建國腦海里“循環播放”順煤流啟動的畫面即將實現。
夢想,在此刻破繭成蝶
2019年10月,敲定順煤流實施方案;2019年12月17日,順啟程序新鮮出爐;2019年12月29日,編制順啟仿真程序;2020年1月10日,順利通過7天靜態試驗。由于春節期間的單機運行讓這個改造方案未待實施就被迫中途放棄。雖然大家都胸有成竹,但在改造并未徹底發生之前,每個人都不知道等待是否值得。
2020年2月26日8時45分,參與改造人員齊聚輸煤程控室,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試運行。切換至順煤流模式、選擇順啟流程、順啟條件滿足、順啟程序自動啟動指令發出,取料機、活化給料機、C9A皮帶機、C4A皮帶機……192秒后,輸煤程控室掌聲連天,笑語聲驗證了他們的等待終究是值得的。
“咱們現在有了這個‘黑科技’,上煤又快又安全,再也不擔心堵煤了?!?/p>
“啟動一次設備空轉電耗163.97千瓦時,按照平均一天啟動3.5次計算,一年能節電20.9萬千瓦時?!?/p>
“原來逆啟程序要空轉27分鐘,現在1分鐘就能妥妥地搞定。”
……
夢想,在此刻,破繭成蝶。
“順啟”成了“新寵”,國華電力各單位爭先“討教”,力求在12月30日前完成系統的試運并投入使用,創新成果“遍地開花”了。編制順啟程序和執行試驗的周雷最有話語權:“我們班組一直認為這個程序雖然耗時不節能,但安全呀,順啟成功實現后,我們嘗到‘甜頭’了,絞盡腦汁地想哪些設備還能做優化或改變?!?/p>
“雙星”,在融合中閃耀
輸煤“順啟”系統的成功運行是支部+班組融合實踐的結果,支部與班組融合創新實踐的原動力就是以問題為導向,解決生產實際難題,在“雙星融合”驅動下,順煤流運行被賦予了沖破歷史阻礙的重量。
思想不統一、專業不相同、技術有差異,成了鄧建國他們前行的“攔路虎”。
為了實現全面融合,他們進行前后4次的“滲透式”研究交流,確定了研發順啟面臨的問題和責任分工,支部和班組實現了順啟改造思想上的高度統一;成立攻堅小組,骨干黨員李文山帶頭編制順煤流啟動優化方案,班員周雷編寫順啟程序,黨員郭曉良進行方案驗證和數據收集……在“雙星融合”的帶動下,實現了黨支部帶黨員創新創效,黨員帶班組創新創效一同握拳發力的新局面。
沒花一分錢,沒更換一個設備的歷史性改造源于燃料黨支部和班組的融合聯動。經此一役,支部和班組融合的方向更明確,融合的內容更清晰,融合的效果也更明顯,“融”與“合”的輻射實現“1+1>2”的倍增效應,夯實了黨支部的“前沿陣地”,激活了基層班組的“神經末梢”。
破“封閉保守、墨守成規”,立“解放思想、攻堅克難”。敢想、敢試、敢創新,突破阻礙發展的思維定式和故障難題,寧電人的“精氣神”在一次次變革的浪潮中愈加昂揚。
乘風破浪,他們的新征程已然啟航。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