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農產品原產地電子束輻照保鮮示范中心啟動運行
我國首個農產品原產地電子束輻照保鮮示范中心啟動運行

文章來源: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0-30
技術人員在項目主控室內操作電子直線加速器運行
10月29日,我國首個農產品原產地電子束輻照保鮮示范中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正式投運。該項目作為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科技產業扶貧重大項目,將為百色周邊200公里范圍內的農戶提供農產品電子束輻照保鮮服務,有效延長農產品保鮮期,實現錯峰銷售,使農戶增收。
百色農產品電子束輻照保鮮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由中廣核下屬中廣核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聯合廣西百色一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樂業縣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出資打造。項目采用低溫電子束輻照保鮮技術。其原理是利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物理效應,對農產品進行加工處理,實現殺蟲、殺菌、抑制發芽等效果。作為一種無害化處理手段,具有無輻射殘留、處理速度快、處理范圍廣、處理效果好等優勢,可最大限度保持農產品色、香、味等食用品質。經過近80年的世界性研究,電子輻照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提高農產品安全性及延長農產品貨架期的加工方法。目前,全球有60多個國家批準了300多種農產品的輻照技術應用。
“百色農產品輻照保鮮項目,可向周邊200公里范圍內的獼猴桃、芒果、茶葉等特色農產品提供保鮮服務。這是中廣核積極發揮科技、資金、人才等各方面優勢,立足于百色產業發展切實需求,幫助發展有機農產品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項目托管方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廣核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電子束輻照保鮮技術可延長農產品保鮮期,減少采后損耗和營養損失。以當地特產的有機紅心獼猴桃為例,輻照處理后,保鮮期可由40天延長至100天,能有效拉長農產品銷售期,實現錯峰銷售,解決采后升值和農民增收問題,有利于培養和推廣特色農產品,推動特色農業穩定發展,是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