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條帶式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利用項目成效顯著
全國首例條帶式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利用項目成效顯著

文章來源: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1-17
日前,由中國煤炭科工承擔的全國首例條帶式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與利用項目——濟寧市任城區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一期南區)采空區治理工程完成竣工驗收。沉陷區經過治理后,新增用地2560畝左右,新建住宅370萬平方米,既滿足了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又進一步促進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并對全國礦產開采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具有積極的示范和帶動效應。
據了解,任城區是濟寧市主城區,是經濟、文化、金融、教育中心,面積6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2.2萬,同時也是重要的煤炭產區,煤礦井田占轄區面積的63%。長期以來,任城區煤炭開采造成地表沉陷嚴重,采煤沉陷區面積達7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近郊條帶采煤沉陷區約23平方公里。條帶采煤沉陷區由于采空區殘留空洞、空隙較大造成沉陷區覆巖及地表移動變形不充分,存在進一步移動變形的隱患,因而后期移動變形具有長期性、突發性、不可預測性、隱蔽性及復雜性等顯著危害。
為因地制宜解決任城區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問題,中國煤科與任城區委、區政府緊密合作,本著“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原則,采用“技術研究+資本投入”運作方式,融合“平臺+運營+技術”三要素,開創了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與土地開發一體化的“任城模式”,扎實推進濟寧任城采煤沉陷區綜合整治與土地開發利用項目。濟寧任城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創新示范項目的落地實施,是中國煤炭科工全面貫徹落實“兩山論”的行動實踐,是推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優化城市發展空間的重要舉措,也是破解生態環境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抓手。
項目實施過程中,中國煤炭科工創新采用了多種均屬國內首次使用的“黑科技”和先進的項目管理系統。中國煤炭科工針對城市棚改區人口密集、地質采礦條件復雜的特點,綜合采用全數字高精度三維地震勘探精準探查技術、PEM法和VSP法精確探測技術、鉆孔數字全息成像技術等,實現沉陷區精細探查,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開創固廢利用新模式,研發了一套集篩選、破碎、攪拌于一體的制充一體化生產線,把城市棚戶區改造遺留的建筑固料再生加工為注漿充填料,用于采煤沉陷區充填治理工程,環保生態效益顯著;采用保護煤柱與墩臺式相結合的局部控制充填技術,解決地表沉陷問題的同時節約了資源;破解城市施工局限性、無法常規施工的難題,創新性地采用了定向鉆孔灌注高低濃度再生漿液及水泥粉煤灰漿液的綜合注漿工藝技術;采用全地層全生命周期分布式光纖監測技術,對治理效果進行監測評價;構建了包含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三方的項目管理平臺;開發了具有實時監測功能的智能鉆探檢測分析系統;研發了對制漿、注漿過程精準管控的采空區注漿自動化控制系統等;利用多種手段輔助項目管理,實現施工質量和工作效率的雙提升。通過以上創新工藝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的成功應用,有效消除了條帶采煤沉陷區的各種危害。
下一步,中國煤炭科工將緊跟國家加強礦區生態建設步伐,發揮煤炭科技綜合優勢,以濟寧任城采煤沉陷區治理成果為基礎,做大做強做優生態修復產業,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先進技術成果和成功商業模式,為我國礦業城市生態建設和經濟轉型、建設美麗中國、人民安居樂業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