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而立 央企給力】中國船舶集團:融入浦東科創中心建設,服務全球船舶海洋事業
【浦東而立 央企給力】中國船舶集團:融入浦東科創中心建設,服務全球船舶海洋事業

文章來源: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11-18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船院因我國航運業而生,現坐落于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在浦東開發開放的30年里,上海船院依托核心研發能力,研發設計了一大批優秀船型;培養了一支一流船舶艙容計量團隊,服務航運事業;通過區域共建,深度參與到浦東新區的建設中。從一只腳踏進浦東,到整體搬遷至浦東,上海船院的足跡也印證了浦東這片熱土的魅力。
服務航運 艙容中心扎根浦東
20世紀90年代,我國船舶裝載石油出口,抵達國外目的港卸貨時,收貨方經常提出數量短缺,要求賠償。由于船上沒有法定的液貨艙容積檢定證書,我方常常“啞巴吃黃連”。
為了避免貿易糾紛,當時航運公司只能多裝一些貨物給收貨方。一艘2萬噸油船一次要損失上百噸。即便如此,雙方交接時還常常發生一些不愉快。
為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多家航運公司找到了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希望幫助他們解決液貨艙容積計量問題。上海船院在接受任務后,積極組織力量攻克了船舶液貨艙容積計量的測量和計算等關鍵技術問題,并在船舶上多次成功驗證了研發成果。至此,上海船院成立了船舶艙容量計量團隊,專門解決外貿運輸計量糾紛難題。
1994年,國家質檢總局授權上海船院艙容計量團隊建立國家船舶艙大容積計量站,承擔全國范圍內船舶艙容積計量和測試任務。
為響應浦東“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規劃,也為了更好地服務船東、船廠,上海船院決定在浦東三林鎮建設艙容計量實驗室。1997年,實驗室建成后,大大提升了艙容檢測能力。艙容計量團隊也抓住了此次機會,憑借技術優勢,充分融入市場,熱情為船東服務。
此后,上海船院計量團隊“哪里有需要,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有困難,就在哪里解決”。26年來,該團隊以優質服務,獲得了各大船廠、船東的認可,打造了國內船舶艙容量計量最好的金字招牌。
科技創新 上海船院整體遷至張江
21世紀初,上海船院研發了許多性能優異、受市場歡迎的船型:57000噸散貨船同時在二十多個船廠建造,累計交付400余艘;多型客滾船、火車渡船架起渤海灣的海上通道;數十艘大型救助船服務海上救助事業。每年都有上百艘上海船院設計的萬噸船舶交付。
2012年,上海船院遷至浦東張江。為什么要搬到張江?因為這里是中國唯一以高科技命名的園區,是創新的未來。因為這里離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外高橋造船、江南造船等主要造船基地都只有半小時左右車程,便于溝通與服務。
上海船院科研大樓在張江的東邊,開發得較晚。從辦公室往外望去,是一大片油菜花田。從繁華的市中心搬遷到“一片田園”,員工們心中有疑惑。但在院各級干部的細致解釋下,沒有一名員工因搬遷而離職,反而漸漸地都愛上了這片熱土。
2014年,上海船院提出要研發我國首艘智能船。為了實現這一具有前瞻性、挑戰性和革命性的目標,上海船院精心挑選一批青年科技骨干,組成中國第一支智能船研發團隊。他們從零開始,潛心研究突破中國智能船舶的前期論證和技術標準規范等工作。
有志者,事竟成。2018年11月28日,由上海船院研發設計的全球首艘40萬噸超大型智能礦砂船(VLOC)“明遠”號在上海命名交付。這艘“巨無霸”運力相當于6666節火車車皮,且具有輔助自動駕駛等5大智能功能。這是中國智能船舶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標志著中國智能船舶全面邁入1.0新時代,也標志著中國商用智能船舶研制能力已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智能船團隊負責人李鑫說:“智能船的研發是個大工程,有許多地方需要集成創新。就拿智能系統上船前的聯調來說,需要數十個團隊的密切合作。張江科學城遍布高科技企業,讓合作變得更便捷,加速了我們的研發進程。”
同創共建 傳播海洋文化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播海洋文化,是上海船院義不容辭的責任。上海船院積極主動為張江地區的中小學服務,組織青年黨員、志愿者,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中小學生,進行海洋意識的培養。青年黨員、志愿者設置了《船舶的故事》《艦船小知識》《會思考的船》等課程,每年定期對中小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講解和演示。
多年來,上海船院為3000多名中小學學生,作了30多場海洋與船舶知識的講解,使孩子們從不了解海洋、船舶,到進一步增強了海洋意識。上海船院已成為中小學學生接受海洋文化的重要基地。
2018年,上海船院以美麗庭院為抓手,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與浦東新區張江鎮中心村共建居民文化廣場。青年黨員設計師在綠地廣場設計時,將精致的船模、燈塔和海洋背景墻等海洋元素,作為普及海洋意識宣傳的載體,不僅提升了園藝景觀的品位,更使周圍的村民對海洋有了更多的了解。
中心村黨總支部負責人感慨地說,上海船院以這些形式宣傳海洋知識、船舶知識,非常具體、非常生動,豐富了村民知識,增強了海洋情懷,也使大家更明白了船舶工業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關系,與建設海洋強國的關系,與實現中國夢之間的關系。
參與其中的青年設計師們,也為自己能夠傳播海洋知識,將建設海洋強國的思想傳播給更多人而感到快樂。
融入張江 聚焦智能再出發
人工智能、機器人、芯片,上海船院緊盯這些未來熱點,正投資建設一幢使用面積一萬多平方米的新大樓,為打造張江智能船舶新天地與海洋科創新生態提供支持,助力相關企業對接船海產業。
站在時代的潮頭,上海船院正立足浦東,輻射長三角,賦能中國智能船舶和海洋科技工業的創新發展。2020年,上海船院與上海張江集團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創建“AI+海洋科創中心”,加快推動智能船舶與海洋科創升級。
同時,上海船院將與長三角區域的船舶及配套、高新及研發等企業,開展廣泛、深入和全面的合作,共享海洋科創成果,推動行業升級,并將繼續立足浦東這個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為輻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承擔起央企應盡的擔當與責任。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