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高位布置汽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
世界首例高位布置汽輪發電機組正式投產發電

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0-12-25
12月23日16時16分,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世界首例高位布置汽輪發電機組在國家能源集團國華電力陜西錦界電廠一次通過168小時連續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
據悉,該工程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計劃重點建設項目、陜西省“十三五”重點規劃建設項目,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的具體實踐,也是我國面向科技前沿的自主創新項目。工程率先采用全球首例汽輪發電機組高位布置技術方案,將汽輪發電機組布置高度從常規的13.7米提升至65米,此新型建造結構顯著縮短高溫高壓金屬管道,提升熱效率和調節性能,開創了電力設計、制造、建設發展的新模式,為未來發展700℃先進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提供了支撐和儲備,促進了世界電力產業升級。工程還應用了“世界首例”八機一控集中控制方式、“世界首例”整體框架彈簧隔振汽輪發電機基座等16項環保創新、智能智慧技術。汽輪發電機組高位布置的成套自主創新技術,為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了關鍵技術方案,將有效提升我國電力行業國際競爭實力,對落實“3060”碳目標,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投產的660MW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是該廠5號機組,也是該廠三期擴建工程首臺機組,2018年5月28日開工,2020年10月26日鍋爐點火成功,12月3日發電機并網成功。試運期間,機組主輔設備運行穩定,保護、自動投入率100%,各項運行參數、能耗指標均達到設計水平。煙氣塵、硫、氮排放濃度低于1、10、20mg/m3,大大優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
該廠是我國典型的煤電一體化項目,是國家“西電東送”北通道的重要啟動電源點。2003年籌建,到2008年建成投產一期、二期4臺600MW亞臨界空冷燃煤發電機組和配套年產1800萬噸煤礦。十幾年來,累計向京津冀地區輸送電能近2000億千瓦時,就地轉化煤炭超過7700萬噸。同時,該廠6號機組已于12月16日一次并網成功,即將投產發電。三期工程兩臺660MW機組投產后,企業總裝機容量達到3720MW,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超過190億千瓦時。此外,該廠四期工程國華榆林“風光火儲”千萬千瓦級綜合能源基地示范項目目前已列入國家能源集團和陜西省“十四五”發展規劃,將為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清潔高效能源。
【責任編輯:李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