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廣廈萬間 建證“安居中國”
——中建一局“十三五”期間安居工程建設成就紀實
——中建一局“十三五”期間安居工程建設成就紀實
共筑廣廈萬間 建證“安居中國”
——中建一局“十三五”期間安居工程建設成就紀實
——中建一局“十三五”期間安居工程建設成就紀實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13
2019年12月底,云南昭通大關縣天星村的肖維均和他的鄰居們搬出了烏蒙山的茅草屋,住進了昭通靖安新區的新樓房。中建一局參加建設的這項全國最大跨縣易地扶貧工程,僅用286天,就讓第一批村民如期入住。
自2020年復工復產以來,北京朝陽區孫河鄉的棚改居民,每月都會接到中建一局的邀請,到孫河棚改項目二標段的工地監督工程進度和節點質量,居民不再擔心疫情延誤工期了。
西安西咸新區,建于20世紀90年代的至樂、龍華等8個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樓間的“蜘蛛網”和樓前的“路亂停”不見了,52棟住宅外墻重新粉刷。晚飯過后,小區的居民紛紛走到新開辟的小廣場健身娛樂。
建起廣廈千萬,才有幸福可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
中建一局“十三五”期間積極投身扶貧搬遷、棚戶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各類安居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在全國57座城市建設各類安居工程146項,總建筑面積3166萬平方米。其中,中建一局累計承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87萬平方米,承建安置房項目80余個,超過1914萬平方米。
春節逆行 為了50000貧困戶奔小康
云南昭通,地處烏蒙山腹地,全境絕大部分地域是石漠化嚴重的山區,海拔最低1844米,大山深處的居民居住條件惡劣。2018年,昭通市昭陽區探索易地搬遷扶貧模式,開工建設昭陽區靖安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計劃將昭通巿昭陽區、大關縣、永善縣和彝良縣等地的11720戶約50000名貧困戶遷移到交通便利的昭陽靖安新區統一安置。
中建一局參加建設的全國最大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云南昭通靖安新區安置房分房現場,拿到選房確認書的村民喜笑顏開。
2019年1月23日,臨近春節,中建一局五公司12人“先遣團隊”放棄了春節假期,從四面八方趕赴昭陽市靖安鄉,為65萬平方米的易地搬遷扶貧安置區一、二標段開工做準備。
馬上就過年了,靖安鄉的外地打工者陸續返鄉,原本可以臨時租給項目部的空房子沒了著落,而搭起臨建板房需一個月的時間。“先遣團隊”最后找遍附近村落,終于在不同地點租下幾間房,分別用作辦公室、宿舍和廚房。
靖安新區因為海拔高,白天氣溫最高只有零上1攝氏度,深夜會降到零下十攝氏度以下,體感跟東北的冬天接近。項目租到的民房還沒來得及配備取暖設備,寒風灌進窗戶,大家穿著棉衣辦公,咬牙硬抗。
中建一局建設者沒有被艱苦的條件難倒。勘測、做方案、尋找施工資源……不到一周,混凝土工、砌筑工、木工四五十人便陸續進場。高峰期間,80多名管理人員、4000多名工人、100多臺大型機械設備同時展開作業。
項目部的90后張寒、代海林,是一對戀人。兩人原本在成都天府新區項目,計劃在2019年“五一”假期結婚。聽到要去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他們不顧雙方父母反對,即刻收拾行裝趕赴靖安。由于項目工作繁忙,兩人每天只有吃飯的時候能見上兩次。期間,張寒得知代海林2個月掉了十斤體重特別心疼,勸代海林回成都。代海林說,兩個人的小家與靖安新區5萬百姓的新家比并不重要。
抓工期、趕進度。15.8萬平方米的施工現場,項目經理鄧柯每天一定要走上兩遍,項目每人每天從辦公區走到施工現場至少2萬步。項目總工孫少秋和項目團隊,兩個月時間里編制完成了30多個施工專項方案,混凝土外墻澆筑、新型內墻隔板等一系列新工藝新方法,有效縮短了工期90多天。
2個月后,靖安新區安置區一標段全面開工;3個月后,第一塊基礎筏板開始澆筑;7個月后,一標段33棟樓主體封頂;11個月后,33棟樓裝飾裝修全面完成;12月30日正式交房,項目全體員工隨車進山,幫助昭通市各縣區14600名貧困戶喬遷新居。相戀多年的張寒、代海林婚期推遲了5個月,終于在2019年10月舉辦了婚禮。
復工戰“疫” 為了2000戶百姓的安居夢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大棚改力度。在中建一局三公司建設的北京市朝陽區孫河棚改項目二標段的“市民開放日”,孫河鄉居民閆海峰和他的鄰居一起帶著“不安”走進項目現場。
中建一局承建的北京孫河棚改項目,在復工復產期間派專車接工友返崗復工。
“這屋子冬天肯定不會冷!我們選用了一級保溫外墻、窗戶,現澆外墻全部用的是新型防燃保溫材料,外窗規格也升了級,保暖性特別好!”“疫情不會影響大家按期搬進新家,這幾個月我們努力趕進度,把疫情耽誤的時間都搶了回來!”三公司項目經理曹艷軍親自帶著居民查看未來的“新家”。
孫河棚改項目安置房,是北京市在建面積最大的棚改房,也是北京朝陽區重點民生工程。中建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孫河棚改二標段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包括23棟樓,建成后,將解決2000余戶棚改居民上樓。
為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項目部制定了嚴細的復工時間表,安排了10輛大巴車連夜奔赴山東、四川等13個省。從項目部出發前,每輛車上至少派一名員工跟車測溫、消毒。呂金龍就是大巴車的隨行員工,從3月開始,他累計跟隨大巴車奔赴8個省,日行900公里,每天有近20個小時在車上度過。他開玩笑說:“原來我坐汽車暈車,現在一天要在車上坐20個小時,居然不暈車了!”半個月時間,孫河棚改項目累計出車97次,把2000余名工人點對點安全接回項目復工。
施工過程中,項目部預判到復工初期會出現建材供應問題,春節期間便提前儲備了鋼筋等大量基礎建材,但還是有95種預制構采購不到。項目班子11人分頭去找,5天時間跑遍京津冀大大小小的構件廠。寧可多花錢也要保證質量最優,終于預定到足夠2個月生產用的構件,滿足了高峰期3000名工人同時作業的需求。
眼下,中建一局承建的其他棚改項目也在加緊推進。山東濱州棚戶區改造頭號民生工程——濱城區鳳湖景城、鳳湖新城項目預計今年底完成23.8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8個村的5200多名居民可以按期搬進新家。海口紅城湖片區棚改回遷項目,預計2021年底建成34.6萬平方米的建設任務,可安置3343戶居民。
攻堅克難 為了8個老舊小區的美好生活
西安市西咸新區的灃東新城,8個老舊小區82棟住宅“樓齡”久遠,其中19棟的“樓齡”已有60年。小區的水管、電線、煤氣管道等基礎設施老化,樓體外墻污損,車輛亂停,小區內道路一下雨就積水……2020年3月,中建一局西北公司承建的灃東新城8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項目全面開工,改造面積約25.7萬平方米。西安市政府將此項工程列入市級首批重點惠民工程,提出了“環境整潔、配套完善、管理有序”的美麗新家園建設目標。
西安灃東新城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樓體外墻整潔艷麗。
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項目經理梁云龍說,老舊小區改造的難點是如何取得居民的支持。8個老舊小區私搭亂建、擅自把臨街窗戶改成門臉等現象比比皆是。項目員工勸居民拆掉,總是碰一鼻子灰。
項目員工耐心走訪,講政策、講意義,同時聯合公安、消防、執法局等多家單位進行普法宣傳。項目在小區制作了展板,將未來的生態停車位、單元門、塑鋼窗、人行道等改造后的效果圖展示出來,讓居民“眼見為實”。就這樣,項目部僅用30天就完成3485戶居民的走訪,并發放告知書5000余份,面對面為居民解答小區改造的相關問題。經過一個月努力,小區居民開始支持小區改造了。
小區樓與樓間遍布的“蜘蛛網”,是老舊小區改造的另一大難題。電線、電話線、網線密密麻麻猶如一張張“蜘蛛網”。這些管線老化嚴重,部分線纜裸露在外,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解決“蜘蛛網”問題,不僅會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還要與移動、聯通、電信、廣電、供電等多家企業協作聯動。為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方案,項目部邀請社區居民代表、相關企業代表一起召開現場協調會,并采集了300余戶居民意見,更改了20余次線路改造方案。
“以前就怕下雨,屋頂漏水,出門積水,現在下多大雨都不怕了,心里別提多舒暢了!”在至樂小區住了30余年的居民鄒華開心地說。如今的至樂小區,外墻明麗的色彩和成片的綠化相映生輝,健身設施一應俱全,小區車輛有序停放,出行暢通無阻。
目前,中建一局西北公司項目團隊已成功完成了5個小區約20萬平方米的改造工作,累計新鋪小區道路9.5萬平方米、增加停車位815個、改造樓道燈1218個……剩余3個小區也將盡快完工。全部改造完成后,將惠及4979戶約15000人。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