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逾240顆小衛星
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試運行 可年產逾240顆小衛星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1-21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空間工程公司完成了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的設計、生產及安裝工作,正式轉入現場試運行階段。
“我們用429天,完成了我國首條批產衛星智能生產線設計到試運行,可實現年產240顆以上小衛星的設計產能目標。”空間工程公司總經理鄒廣寶介紹。
首條衛星智能生產線,位于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衛星產業園的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通過采用智能制造先進技術,可實現生產過程精準感知、關鍵工序質量實時控制、制造全過程數據采集與控制等功能。
“衛星從原材料出庫到整星檢驗合格入庫,需經歷艙板級部裝、衛星總裝、整星電性能測試、通信載荷測試等十余道工序,如果關鍵工藝環節全部由機器來替代,生產效率可以提高40%以上。”機械總體設計崗設計師劉峰說,從單件小批量手工生產到高度自動化生產,生產線實現了衛星生產從制造到“智造”的蛻變。
衛星生產線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實現“私人定制”。不同型號、不同規格衛星的構型、尺寸、重量均存在較大差異。研發人員借助精密運動機構,給設備裝上了“雙腳”和“雙手”,工位尺寸動態可調,可實現不同尺寸、重量的零件高精度裝配。鄒廣寶介紹,設備可根據條碼確定衛星類型和工藝要求,自主調用控制程序,數據分析及執行結果也會實時反饋至生產線管控終端,衛星生產過程實現由人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讓衛星的批量定制化生產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