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再上新臺階
“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再上新臺階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2-05
2月5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積極踐行國家綠色低碳戰略,大力發展天然氣產業,目前已成為我國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商,并形成了以勘探開發海上天然氣資源和從國際市場進口LNG(液化天然氣)資源“兩條腿走路”的清潔能源穩定供應模式。5年間,中國海油累計生產海上天然氣1166億立方米,從國際市場引進LNG1.2億噸。清潔能源供應能力持續提升,油氣結構不斷優化,綠色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已成為清潔能源供應的主力軍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力軍,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兩條腿走路:提升清潔能源供應能力
“十三五”以來,通過深耕天然氣產業,中國海油已經形成穩定的清潔能源供應模式。海上天然氣方面,在“七年行動計劃”引領下,以發現大中型優質油氣田為目標,中國海油下大力氣推動增儲上產,五年來相繼投產了東方13-2、渤中19-6試驗區在內的多個大型天然氣田。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產量快速提升,日產量突破千萬方,成功躍居全國煤層氣企業第一。據統計,“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天然氣累計產量較“十二五”增長了13%,有效提升了天然氣的供應和保障能力。
在LNG方面,中國海油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采購長中短期LNG,實現進口來源多元化,努力打造可靠、靈活和有價格競爭力的液化天然氣資源池;同時,加大國內天然氣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互聯互通力度,做好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為國家提供安全穩定有價格競爭力的清潔能源。
五年來,中國海油在加快LNG國際貿易、LNG接收站、天然氣電廠、車船加氣和LNG核心科技研發等全產業鏈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累計引進國外LNG超過1.2億噸,是“十二五”期間的2倍,占全國同期進口量近50%。2020年天然氣供應市場量在全國占比提高到18%。
中國海油表示,“十四五”期間,在保持石油產量增長的同時,將爭取天然氣產量的大幅提高,不斷擴大天然氣應用范圍、提高清潔能源的供應比重,使油氣結構更加優化,預計天然氣產量占比將提升至35%左右,國內市場份額達到20%以上。
冬季天然氣保供:心系百姓溫暖過冬
五年來,中國海油積極響應國家要求,大力推動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持續探索綠色發展轉型之路,并加強規劃引領,編制完成《中國海油2018年-2030年天然氣基礎設施中長期布局規劃》,全面推動儲氣能力建設,完善LNG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底,中國海油投運LNG接收站5座,LNG接收能力達2960萬噸/年;長輸管道里程約1135公里,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821萬千瓦,運營及合作的汽車加注站334座;大力推進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實現了海氣、LNG等氣源與多條管道的互聯互通,打通了廣東省天然氣“南氣北上”的通道。
依靠強大的LNG資源供應和完善的LNG基礎設施建設,中國海油用清潔能源點亮萬家燈火,保障千家萬戶溫暖過冬、“用氣不慌”。2017年底,全國多地出現天然氣短缺情況,冬季天然氣保供面臨挑戰。中國海油履行央企責任,心系百姓,在2017、2018年兩個采暖季期間,通過天然氣互聯互通累計增加天然氣供應約32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局部區域供氣緊張的局面;2020年繼續加強天然氣互保互供,充分發揮LNG調峰作用,供暖季天然氣資源供應量增至256億立方米,較上一供暖季同比增加37億立方米,確保了百姓溫暖過冬,保障了國家供氣安全。
LNG核心技術:在全球叫響中國品牌
“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對LNG核心技術持續迭代優化,成果轉化不斷創新升級,創建了國際一流的核心技術體系,推動了一批科研成果的轉化,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LNG技術研發隊伍,充分發揮了科技創新支撐中國海油LNG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五年來,中國海油突破了國外LNG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的壁壘,形成了自主核心技術體系。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LNG全容儲罐系列技術,規模從3萬方起步到目前已達27萬方。2018年11月,中國海油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國內首座采用16萬方LNG全容儲罐在天津LNG成功投用,“CGTank?”自有品牌享譽國內;形成從項目設計、建設、投產、保運到生產運營的LNG接收站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步提升接收技術水平,并首創接收站四維演化分析技術,搭建“桌面上的數字LNG接收站”,榮獲第18屆世界LNG峰會中唯一的技術類大獎。
中國海油堅持科研創效,核心技術成果轉化成實際生產力,積極推動自主核心技術直接轉化創效。以儲罐技術為例,中國海油累計參與設計建造37座大型LNG儲罐(含在建),遍布東南沿海、輻射內陸,涉及項目總投資額達51.3億元。其中自主技術首個工程化應用項目天津LNG一期的2座LNG儲罐已安全運營6年;與此同時,大型儲罐技術持續優化升級,2016年以來多次從法國、英國、韓國等多家國際LNG行業知名工程公司和儲罐技術公司競標中勝出,中標多個大型LNG儲罐項目。近年來,應用中國海油自主技術的福建、天津、上海、江蘇、漳州、龍口等項目的16萬方、20萬方、22萬方大型儲罐先后開工建設,27萬方儲罐技術已經通過行業鑒定,具備工程化條件,知識產權收益超5億元。
中國海油大力推動關鍵技術攻關,逐步實現設備國產化,帶動國內LNG行業技術升級。中國海油自主研發的LNG接收站罐內泵、氣化器、罐頂起重機等關鍵設備,實現國內接收站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0%。以LNG氣化器為例,通過聯合研制成功掌握核心制造工藝和關鍵技術,國產氣化器單臺價格成本、維護費用節約30%以上,供貨周期縮短半年以上。
中國海油將綠色低碳技術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行業新環境和改革新趨勢,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助推產能升級改造。五年來,中國海油承擔的EPC工程合同額總計達210億元,技術服務和支持類效益超過40億元。截至目前,除去國外承包商承攬的項目,全國LNG儲罐中采用中國海油核心技術占比已達50%。
碳中和:開創中國天然氣行業實踐先河
“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持續探索綠色轉型發展之路,向海上風電、地熱等新能源領域發展,著力研發新技術,創新發展新產業,讓清潔能源生產和綠色低碳發展成為中國海油的長遠追求。
2020年,中國海油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并網發電。同年,該公司通過創新商務模式,為中國大陸首次引進碳中和LNG資源,并分別與殼牌、道達爾簽署協議,采購總計5船“碳中和”LNG資源,開創了中國天然氣行業碳中和實踐的先河,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十三五”期間,中國海油制定并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劃》,實現海上天然氣、陸地非常規氣和LNG資源協同發展;積極推動綠色交通建設,圍繞國家物流通道、重要港口以及長江沿線著力構建“三線五港一環”綠色物流大通道;通過推進長江、內河、沿海船舶加氣站建設和船舶改造工作,推動LNG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助力我國實現綠色航運發展……
2021年1月,中國海油宣布正式啟動碳中和規劃,將全面推動公司綠色低碳轉型。十四五時期,中國海油將以提升天然氣資源供給能力和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為重點,依托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實現清潔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在天然氣方面,將加快萬億方“大氣區”建設、積極發展非常規天然氣和加快推動LNG全產業鏈建設等舉措,大幅提升天然氣供給能力;在新能源方面,將充分發揮海洋工業比較優勢,發展以海洋資源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加快推動海上風電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探索海洋能源綜合利用,積極推進公司從傳統油氣向新能源的跨越。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