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國企新聲】全國政協委員羅琦:批量化建設自主三代核電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兩會國企新聲】全國政協委員羅琦:批量化建設自主三代核電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09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并特別強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近期,碳達峰、碳中和作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已成為全網熱詞。核能作為低碳能源,將在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將如何具體支撐這項國家重要發展戰略的實現?對此,在此次“兩會”期間,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羅琦。
核能是我國履行減排承諾的可靠選項
羅琦說,核能作為低碳能源,由于具有能量密度大、基荷電力穩定、單機容量大、占地規模小、長期運行成本低、核燃料易于儲備、可有效提高能源自給率等優勢,在全球能源轉型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未來清潔能源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原子能機構預判,只有增加核電利用,未來全球才有可能實現氣候變化目標。數據顯示,近年來核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用持續增強,2019年,全球核電總發電量達2657太瓦時,貢獻了世界約1/3的低碳電力。而核能對低碳電力的貢獻在發達經濟體中表現尤為突出。可以說核能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用不可或缺的低碳能源。
加快核電建設步伐 助力拓寬低碳能源新空間
羅琦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我國現有核電裝機規模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匹配的現狀:一是要加快核電發展步伐,保證穩定的年開工量。建議從2020至2035年每年穩定開工三代核電機組6至8臺,機型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等三代大型壓水堆為主,逐步推廣建設模塊化小堆,推進快堆核電發展。
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確保所有核電項目均享受可再生能源相應電量消納政策,確保核電承擔基本發電負荷的調度地位始終得到保證,以保證核燃料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是要加速推進核能新應用,圍繞“核能供熱”這一核心,中核集團正在積極做出努力,致力于用核技術解決大氣污染問題、驅散霧霾打贏藍天保衛戰,真正將國家綠色低碳的能源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