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國企新聲】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 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兩會國企新聲】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 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09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旗下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為全面提升我國城市生活品質和服務水平,建議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只有建設好高品質無障礙環境,人們的生活才會是便捷、舒適、宜居、富有活力的。
“無障礙環境,是方便殘障人士、傷病人士、老幼者等特殊群體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條件,同時,也是提升城市環境生活品質和服務水平的關鍵要素。”馮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進步,各大中城市公共場所的無障礙設施逐漸增多,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完善,顯著提升了人民群眾特別是殘障人士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同時也應看到,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不高、系統不夠、設施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的現象依然存在,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問題如下:一是對無障礙環境是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的關鍵要素認識不足。二是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及宣傳培訓力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城鎮老舊小區亟待進行無障礙宜居環境建設。
針對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馮遠具體建議:一是強化無障礙環境的法規和制度建設,為建設無障礙環境提供堅實保障。加強工程規劃設計全過程中無障礙建設管理,明確新建項目要達到相關要求。比如在規劃階段,各地規劃管理條例中增加無障礙設計專篇,將其與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間距等一并列為重要規劃條例;在設計圖紙審查階段,參照節能專項審查和綠建專項審查,對無障礙設計內容進行專項審查;在工程驗收階段,增加無障礙設計的專項驗收。此外,在全國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評選活動中,把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同時,在管理和運維中,不斷優化和完善無障礙設施管理及監督機制,制定細則,加強執行力度,確保城市無障礙設施定期自查、專人維護管理,避免被擠占、挪用、破壞等情況發生,從而讓無障礙設施發揮其應有作用。
二是加強無障礙環境的人性化、精細化建設,倡導無障礙設施的“通用性、包容性和便利性”,使無障礙環境建設能夠真正服務于人。如對于盲人,除了在人行道上設置盲道,還應在人流密集場所、交通樞紐等主要區域設計通暢有效的盲道,同時對于重要的標牌、按鈕等也應相應增加盲文;又比如針對老年人,可在公共空間座椅設計支撐起身所需的助力輔助裝置等,這些細小的設計都是無障礙環境建設人性化的體現。另外,還要將慢(步)行系統的無障礙性能作為城市的基礎設施一樣建設,體現為“少設施,多坡地”,能用坡地和坡道解決的問題就不用臺階和踏步,盡量保證城市可行走和停留的公共空間能使所有人使用各種代步工具到達;又比如設計標識導向時,可減少單一的文字表達,綜合運用圖形、符號、色彩、語音等視聽語言形式,確保所有人群能夠簡明有效地獲取信息。
三是加快舊城功能更新修補和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當做到老城與新城兼顧建設,大量已建多年的城鎮老舊小區,以及農村地區也應作為無障礙宜居環境建設的對象,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比如加建電梯,增設戶內衛生間,推進公共空間和家庭戶內無障礙改造等。
四是加大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宣傳培訓。加強對無障礙環境通用性知識的宣傳教育,如在學校開設無障礙知識普及課程,在社區制作宣傳海報和展板等。加強無障礙設施使用培訓,社區可編制常用無障礙設施使用指導手冊,安排專人或者志愿者幫助使用者充分了解和掌握無障礙設施的使用方法等。
五是大力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運用電子信息通過大數據云平臺,結合人工智能,VR、5G等技術,全面實施政府網站以及公共服務應用程序的信息無障礙建設和改造,同時鼓勵通訊、金融、醫療等公共服務電商平臺實施無障礙改造,給公眾提供各種便捷的服務。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