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國企新聲】全國人大代表唐永博:進一步加快5G產業高質量發展
【兩會國企新聲】全國人大代表唐永博:進一步加快5G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10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數字經濟日益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變革的重要力量。”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聯通市場部總經理唐永博表示,我國需要充分把握數字經濟戰略機遇,全面加速以5G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唐永博看來,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為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外部條件。唐永博表示,多學科、多領域、多產業交叉融合不斷加深,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相互賦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日漸深入,在制造、交通、物流、醫療、教育、能源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提到新冠疫情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關系時,唐永博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于消費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宅經濟’,加速推動辦公、購物、教育在線化,疫情期間大部分網絡應用的用戶規模都呈現出大幅度增長,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呈現爆發式增長;對于供給側,在疫情期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出智能CD影像系統、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測溫系統等產品,為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過,唐永博也同時指出,雖然我國5G具備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突出優勢,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驅動國內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但也面臨三方面難題:一是科技創新面臨歷史挑戰,需要超一流的支撐能力。如何從制度保障、頂層設計、資源配置等方面推動科技創新實現更多“從0到1”的重大突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問題之一。二是借力數字化打造新動能,需要超一流的研發體系。國內數字化人才需求持續擴大,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高新尖數字化人才供需失衡。三是新階段滿足新需求,需要超一流的供給主體。疫情對全民進行了一次“生產生活習慣的數字化培訓和演習”,如何全方位、高質量的滿足快速持續增長的數字化新需求,成為我國屹立數字經濟浪潮頂峰的關鍵。
唐永博提出要深化科技創新、自主創新、應用創新,從而驅動5G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具體做好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發揮制度優勢,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支撐力。鍛造強大的科技支撐力,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全面領導,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執行和科技改革發展重要任務的貫徹落實,特別是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內外生長機制、高效體系。
二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著力攻堅“自主創新”高精尖。要激發創新活力和潛力。破除創新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推動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不斷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要完善體制機制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積極利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發展契機,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三是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應用創新”提質量。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緊密結合。政府要加大政策引導和規劃指導,合理布局5G等新型基礎設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加速數字化升級。理順民生與安全的關系,民生保障和安全治理統籌兼顧。圍繞“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打造“一網通管、一網通辦”數字化平臺,使“數字大腦”更加發達、“應用小腦”更善實戰。理順國內和國際的關系,國內發展和國際競爭各有所得。鼓勵龍頭企業打造燈塔項目,將“新基金一體化規劃、產業鏈一體化建設、區域一體化發展”有效結合,打通金融、物流、交易市場等渠道,促進生態共融。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