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國企新聲】全國人大代表徐立平:加快“特殊、小眾”工種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兩會國企新聲】全國人大代表徐立平:加快“特殊、小眾”工種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3-10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大國工匠”、航天科技集團四院7416廠的徐立平建議加快“特殊、小眾”工種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他認為,在我國航空、航天等一些特定行業存在著不少的從業人數少、但卻在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特殊、小眾” 工種。但目前這些工種相關技能人員的培養方式比較傳統,而且在職業發展和等級晉升上缺乏激勵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該群體努力學習技能的積極性。
據了解,“特殊、小眾” 工種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特殊的技能背景和技能要求,對技能人員的專業理論和技能水平要求較高,而各高職院校一般不會設立此類專業,技能人員往往是從職業技能院校和一般高校的一些相關普通專業里招聘而來,培養方式也主要靠工廠的崗位技能培訓、“一對一”師帶徒培訓等傳統方式,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不利于本崗位技能水平的創新發展。
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出臺了很多有利于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和激勵機制,使得高技能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我國每年都會舉辦各類、各級別的技能競賽,通過競賽涌現出大批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但因“特殊、小眾”工種從業人數等原因,往往無法開展高級別的技能競賽,這些技能人員在職業發展和等級晉升上不能利用國家相關技能競賽中獲獎即破格晉升的激勵政策,導致其相對于通用工種處于劣勢地位。
徐立平代表認為,在中國這個產業大國,每個“特殊、小眾”工種的背后都可能是成批成規模的技術工人,所有“小工種”合起來,就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諸多領域。因此,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每個工種技能人才的培養都不能少,只有制造業整體技能水平提高,才能減少產業鏈、供應鏈的斷點、堵點,促進現代產業體系的全面高質量發展,最終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
就如何加快“特殊、小眾”工種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徐立平建議:
一是建立國家級培訓基地,提升培養水平,針對一些“特殊、小眾”工種從業人員較少的問題,也可將整個產業鏈中相近專業的此類工種打包,通過技能培訓帶動整個產業鏈制造能力的提高。
二是適時舉辦較高規格的技能大賽,根據小工種從業人數的具體情況,對符合要求的工種開展技能比武,提升和激勵這些人員苦練技能的積極性。
三是抓好各項政策的落實工作,將各項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及政策落實到基層、一線,增強技能勞動者獲得感與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在激勵廣大產業工人崗位建功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