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的忠誠與擔當——中國安能赴河南抗洪搶險紀實
“國家隊”的忠誠與擔當——中國安能赴河南抗洪搶險紀實

文章來源: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8-05
7月29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相關人員將一面繡有“抗洪搶險勇擔當 危難相助見真情”的錦旗獻給中國安能救援隊員,稱贊中國安能集團在這次抗洪搶險中保持了人民子弟兵本色,是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能打硬仗的專業隊伍,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對中國安能搶險救援隊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自7月20日首批搶險隊員抵達鄭州以來,中國安能專業搶險隊已在河南奮戰近十日。
聞災而動 千里馳援
同一時間,在廣西南寧、湖北武漢、江西南昌、河北唐山等地,中國安能救援基地的搶險隊員們都在緊急集合、整裝出發。這次河南特大暴雨災害發生后,中國安能第一時間作出緊急部署,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在總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成立了基本指揮所,并抽調專家組成前進指揮所立即趕赴鄭州。同時決定從北京、唐山、合肥、武漢等9個方向、8個救援基地,抽調包括17名工程、水文、地質專家在內的420名專業搶險專家骨干,143臺套龍吸水、動力舟橋、大型挖裝機械等專業裝備,采取摩托化開進星夜兼程、千里馳援。第一批隊伍于7月20日20時從安徽六安工程項目部出發,最早于21日2時抵達鄭州市區展開救援工作,最遠的一支隊伍從1700公里外南寧開拔,長途機動22個小時到達鄭州。
勇挑重擔 多線作戰
7月21日凌晨,中國安能南寧分公司總經理趙玉鄂率領搶險隊員第一個抵達京廣隧道。位于南北大通道上的京廣隧道由京廣北路段、淮河路段和京廣南路段三段不連續的隧道組成,其中,受災最嚴重的京廣北路隧道長度約為1.7公里,因積水過深,加之內部環境復雜,搶險救援任務十分艱巨。趙玉鄂到達后,看到“隧道全部都被水灌滿了,水位和地面一樣平”,果斷采取了多面布點、同時作業的方案,“能放吸水泵的地方都放了?!壁w玉鄂說。
中國安能唐山救援基地搶險隊剛到京廣北路隧道時,黃色的泥水比隧道頂部還要高些。21日14時許,隊員駕駛3000型子母式龍吸水在最近的抽水點停下后,立即打開后門,調整抽水泵的位置、管道連接數量。在大雨中,3名救援隊員站在齊膝深的水里,抱著重達200斤的水管緩慢往前行進。隨后,當地志愿者主動加入了鋪管道隊伍,鋪設速度明顯加快。
“靠著老鄉幫忙,順利接上了?!睋岆U隊員按下龍吸水啟動鍵的一瞬間,管道立刻被水充滿,鼓了起來,積水隨著管道噴射出來,像一個“小型瀑布?!睋私猓@根長30米、直徑為50厘米的水管每小時可以排出3000方積水。
隨著救援隊伍陸續抵達,隧道水位下降越來越快。排澇正在進行時,中國安能收到了更為緊急和重要的任務——受強降雨影響,新鄉市多個村莊群眾受洪水圍困,亟需轉移。身為動力舟橋的專業操作手,正在隧道進行排水作業的中國安能南昌分公司分隊指揮員李澤文立即動身,率領5名搶險隊員趕赴新鄉。
“沿途道路幾乎全部被洪水淹沒,路上能看到有個籃球場被淹得只剩一個籃筐。”李澤文回憶道。他們找來本地人幫忙帶路,不畏艱難、持續深入,終于抵達險區現場。小分隊各司其責,爭分奪秒組裝舟船,經過一夜的持續奮戰,兩臺長40米、寬8米的動力舟橋架設完成,每臺可按10.8公里的時速滿載450人快速水上機動。據了解,應急動力舟橋是目前國內最為先進的水上救援裝備之一,可實現快速架設浮橋和結合漕渡門橋,保障大型裝備和人員通行,有效解決涉水搶險難題。23日8時左右,兩臺動力舟橋分別前往被洪水淹沒的前稻香村、后稻香村等附近,對被困村民進行緊急轉移。
救援期間,中國安能在鄭州、新鄉、鶴壁、焦作、開封5個方向,先后圓滿完成了鄭州市區排澇、郭家咀水庫除險、新鄉受困群眾轉移、??h衛河決口封堵、開封黃河急工階段備勤等重大任務。在鄭州、新鄉等地,共投入23臺龍吸水,晝夜奮戰106小時,累計排水690余萬方。在新鄉衛輝頓坊店鄉,動用兩套動力舟橋,在5小時內轉移群眾1400余人。在鶴壁??h新鎮,鏖戰70小時,成功封堵衛河決口。
科技除險 專業救援
中國安能作為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同時也是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應急救援中心,在全國建有9大救援基地。近兩年來,應急管理部為中國安能配備的龍吸水、無人機、無人偵測艇等一大批高精尖救援裝備,在這次搶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安能應急事業部部長王清敏表示:“在赴鄭州救援之前,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各基地緊急調備了23臺龍吸水設備,有18臺投入到了災情嚴重的京廣隧道。”王清敏還介紹,有些設備是6月剛配備列裝的,7月就上“戰場”了,被網友稱為“救援小航母”的動力舟橋,這次在新鄉發揮的巨大作用。
中國安能第一工程局黨委書記郭建和介紹,當現場道路狹窄,大型裝備無法抵達,他們利用動力舟橋迅速開辟水上通道,大大加快了轉移群眾和封堵作業效率。在衛河決口封堵現場,搶險隊員啟用無人船搭載多波束云數據采集,通過聲波反射探測水下地形地物和水深,準確獲取到水下堆體數據及模型,通過快速計算堆體體積為封堵決口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數據支撐。
搶險戰法技術上,中國安能集團在多年的救援實踐中積累了豐富搶險經驗,決口封堵、堤壩一次成型等技術系國內領先。在衛河決口封堵中,由于土堤十分松軟,右岸完全被淹沒,運料車無法到達,原雙向進占方案改為從左岸單向進占,大大增加了進占難度。中國安能專業操作手駕駛大型自卸車,在狹窄的土堤上緩慢倒車,將裝滿石塊的鋼筋籠傾倒在左岸龍口處,鋼筋籠入水激起巨大浪花,隨即被沖至下游幾米遠。
“最大的難題是右岸不斷垮塌,左岸進占越快,龍口越窄水流速越大,右岸就垮塌得越快?!?回憶起決口封堵現場,中國安能集團安全總監王永平說:“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痹诮y一指揮下,中國安能集團前指專家通過會商,提出“堤面拓寬、裹頭加固、立堵合龍、防滲閉氣”的處置戰法,中國安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國平帶領搶險隊員們與其他力量等協同,鏖戰70小時,最終成功實施了決口封堵。
初心不改 作風過硬
面對救援過程中的困難,中國安能參與搶險的全體指揮員、戰斗員始終保持了高昂的士氣和過硬的戰斗作風,常常是剛完成任務來不及休整,又轉戰下一個任務點,部分分隊同時承擔了兩個方向任務,全程連續作戰、高效運轉。
37歲的龍吸水操作手李天生于7月21日0時接到出動命令,將從河北唐山緊急趕往河南鄭州。出發前,他突然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你叔可能不行了,能不能回來一趟?”李天生頓時腦袋一懵,幾個小時前,他得知叔叔遭遇車禍在重癥監護室治療。隊長勸李天生先回家,但他長嘆了一口氣說,“我是老師傅,其他幾個都是新操作手,我不去不放心?!睕]有更多猶豫,李天生便打起背包進了駕駛室。凌晨5點,正在途中的他接到叔叔已去世的消息。這是他繼2009年父親過世后,又一次未能送親人最后一程。一向同叔叔關系親密的他,把難過咽進肚子里,握緊了方向盤繼續前進,外面傾盆而下的雨水正瘋狂地拍打著車窗……
在京廣北隧道,兩臺龍吸水持續工作了98個小時,為了保證水下機器人吸水順暢,必須不定期深入水下清理附著雜物,當時水下淤泥、雜物在高溫、密閉以及長時間浸泡下,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搶險隊員就是這樣一次次守著機器清障排污,他們的衣服被汗水雨水濕透又被高溫烈日烤干,他們滿身污泥、頭發零亂、身上大面積起了濕疹。一些群眾看到搶險隊員們沒日沒夜排險作業,自發為他們送水、送飯、送生活物資。搶險隊員一次次拒絕,群眾送來的生活物資在排水車不遠處越堆越高。
“這次到河南,我們真切感受到了群眾對中國安能的信任和支持,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堅韌與厚道。我們中國安能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就是在一次次搶險戰斗中建立起來的?!敝袊材茳h委常委、副總經理、赴河南搶險前指總指揮周慶豐在河南省防汛救災新聞發布會上動情地說。周慶豐表示,將繼續發揮國家隊專業優勢,堅決完成好后續任務,不到最后勝利、絕不收兵,也愿意在重大工程建設方面發揮優勢特長,積極參與到河南建設發展之中,為推動河南在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貢獻中國安能力量。
目前,中國安能400多名專業搶險骨干仍然奮戰在河南抗洪一線。
【責任編輯:張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