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海上智能油田項目建成生產效率將提升30%
我國首個海上智能油田項目建成生產效率將提升30%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0-19
10月15日,中國海油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一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用。這是我國首個海上智能油田建設項目。該項目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為傳統油田賦能,實現流程再造,在渤海灣打造了一個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油田。
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平臺,將信息技術與油氣生產核心業務深度融合,秦皇島32-6這個20年的老油田具備了全面感知、整體協同、科學決策和自主優化等顯著智能特征。“這將帶來30%的生產效率提升,提升產量并降低操作維護成本5%~10%。”項目工作組組長林楊介紹。
通過物聯網技術,2個足球場大小的油田生產平臺上安裝了400余個智能攝像頭、26000多個數據自動采集點,24小時實時獲取生產數據,每秒鐘可采集10萬余條數據信息,每年產生6TB的數據量。這些實時的生產數據,匯總形成大數據湖,從而實現預警診斷、主動優化和輔助決策等智能化管理。
秦皇島32-6油田還配備了十分智能的安全管理系統,通過應用AI人工智能識別、角位移感知等技術,融合三維數字引擎實現海上平臺人員精準定位、視頻智能報警、風險分級管控、應急狀態聯動,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管理漏洞自動報警,實現安全管理智能化。
在智能油田操控中心大廳,能夠在大屏幕中看到不戴安全帽、不穿工服等不安全行為圈紅標注區域。項目組工作人員介紹:“當發生人員跌落、出現煙霧等緊急情況時,系統都會自動報警,并對緊急情況進行實時分析。特別是火焰探頭無法辨識的煙霧,AI人工智能識別就能夠及時捕捉、提前預警,從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作為行業內的開創性示范項目,該智能油田管理系統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組總計編寫了130多萬行代碼,形成了8大核心技術,構建了100余組算法模型,開發了1600多個業務功能點,涵蓋了生產運行全業務鏈條,項目獲得29項知識產權。
未來,中國海油將加快推廣智能油田建設。到2025年,中國海油將完成智能油田框架搭建,到2035年,上游主要業務將全面建成智能油田。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