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任務新成果!月球有“水”再添實錘
嫦五任務新成果!月球有“水”再添實錘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1-14
1月8日,一項基于嫦娥五號探測數據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科學-進展》上發表:嫦娥五號采樣區的水含量在120ppm(百萬分之120,相當于1噸月壤中約有120克“水”)以下;采樣區的一塊巖石中的水含量約為180ppm(相當于1噸巖石中約有180克“水”)。
嫦娥五號采樣區背景圖和水含量
1月8日發表的這項研究成果利用嫦娥五號所攜帶“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探測的數據,首次獲得了月表原位條件下的水含量。不過,光譜儀所探測到的“水”并不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水,而是礦物里的水分子或者羥基,在一定條件下才能轉化為可以喝的水。
嫦娥五號探測器月面采樣
此前,各國的探月任務曾對月球“水”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探測,助人類不斷深化對月球“水”的認識。嫦娥五號是目前唯一一次既采樣返回又獲取到月表原位光譜的任務,基于樣品能夠詳細地分析水在月壤顆粒中的分布、存在形式,并可利用同位素示蹤來源,而原位光譜可以與軌道遙感建立聯系,能夠研究月表水的全球性分布和時間變化特征。
后續,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將在原位和軌道尺度繼續探測月表水的含量、分布,而現在的研究成果也將為嫦娥六號、嫦娥七號的科學目標實現提供支撐。
我國的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沒有簡單重復別人的道路,而是不斷優化新方案、集成新技術,為人類探索太空驗證新途徑、拓展新疆界。此前,嫦娥二號任務曾獲取了當時世界上已公開的最清晰的全月圖,后來又實現了人類航天器首次近距離飛躍探測圖塔蒂斯(“戰神”)小行星;嫦娥四號任務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繼通信。
在為人類獲取新的科學數據的同時,我國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也以其獨特的技術手段和新發現,激發著各國公眾對探索太空的興趣。在去年12月發布的一張由嫦娥四號巡視器“玉兔二號”獲取的影像中,一個“神秘小屋”引發了國內外網友的熱烈討論。大家紛紛打開腦洞:“這個‘神秘小屋’是外星人留下的,還是月球古文明留下的呢?”
天邊的“神秘小屋”
隨著“玉兔二號”向目標區域挺近,謎底終于揭開:原來是一塊形似“玉兔”的石塊。
而在今年元旦,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的新影像同樣引起了國內外航天愛好者的熱烈討論:這是人類首次在環火軌道上拍到火星與完整的探測器“合影”。很多人都在問,這是誰拍的呢?
原來,航天科技集團研制團隊在天問一號探測器上安裝了分離測量傳感器。分離測量傳感器在地面控制下實施分離監測任務,在慢慢遠離的過程中利用自身兩側安裝的兩個廣角鏡頭,每秒拍攝一張圖像,通過WiFi傳輸的方式將圖像傳回天問一號探測器,最終將環繞器與火星合影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
其實,早在2020年,天問一號探測器在奔火途中就完成了首次太空“自拍”,兩次“自拍”都是為了做好火星探測器在軌工作狀態的可視化監測,并在當年國慶期間為祖國送上了生日祝福,環繞器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據了解,我國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測器及其發射使用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制,工程其他分系統也有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相關單位參與。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