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冬奧】他們為奧運“追風逐日”
【筑夢冬奧】他們為奧運“追風逐日”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1-18
【編者按】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各參與承建冬奧項目的中央企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資委黨委和北京冬奧組委各項工作要求,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圍繞如期辦賽目標,高質量高標準參與冬奧會籌辦建設及服務保障工作,為辦好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1月14日,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的冬奧氣象保障團隊來到延慶和海陀山,進行冬奧會前氣象雷達的最后一次巡檢。張家口冬奧現場的部分保障隊員,也全力配合氣象部門進行自動氣象站的氣象保障任務。
賽場外“風起云涌”
風,是影響冬奧比賽的一個重要氣象要素,風向、風速,會影響運動員的表現,甚至適合比賽的舉辦時間。而風廓線雷達能夠對風速風向實時監測,并且結合其他數據,起到預警作用。
負責氣象雷達保障的隊員一年會對雷達進行一次巡檢。“雷達自適應能力比較強,無論天氣如何都能傳輸準確的數據。風廓線雷達能24小時監測風速、風向,區別于傳統的集中式測風雷達,這種雷達在準確度、測量范圍、數據密度上都提升了一個層次。無論是終日風沙的新疆、常見臺風的浙江、還是溫度零下二十度的內蒙古,都有23所氣象雷達提供保障,風廓線雷達在各種天氣條件下,一直運行穩定?!彼榻B。
“因為設備運行穩定,所以雷達都是無人值守。”魏碩總結,“當然冬奧賽事期間我們會7*24小時待命,有問題隨時處理?!?/p>
為驗證云雷達探測精度,更好服務冬奧氣象保障,團隊配合用戶部門進行了一次雷達回波強度外部定標試驗。無人機掛著懸浮球升空,用雷達進行探測,幾次試驗,雷達準確探測到定標球數據,經校驗,測試精度良好,完全滿足冬奧會保障需要。比賽期間,這些探測數據將為相關部門決策判斷提供服務。
2021年7月,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活動,測云雷達進行了為期4天的保障任務,期間出現大霧天,能見度不足50米,雷達做出及時反饋,顯示實時的天氣信息,為后續冬奧保障積累經驗。
據介紹,為服務冬奧會氣象“百米級、分鐘級”的精準預報要求,風廓線雷達和測云雷達每5-6分鐘向氣象部門傳輸一組實時風場、云探測信息。
賽場內“分秒必爭”
相較于遠距離“指點風云”的隊友們,2021年是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自動氣象站保障隊員在冬奧賽區沖刺的一年。為保證風傳感器在人工造雪期間的正常運行,保障隊員對數十套風傳感器進行了改造,增加加熱融冰裝置,解決降雪期間機械風傳感器凝凍現象。
2021年11月,由于賽區人工造雪封閉管理,氣象設備太陽板被冰雪覆蓋,導致設備虧電掉線。保障團隊緊急與崇禮賽區氣象設備保障組溝通協調,提出了市電與太陽能同時供電的方案,并立即著手開始進行改造。
幾場冷空氣讓賽場氣溫不斷走低,零下三十度,隊員們背著幾十公斤的備件,踩著厚厚的積雪進行改造,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保障造雪和場館封閉期間設備的正常運行。
除了氣象設備的安裝維護,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還參與了河北省氣象局和北京市氣象局冬奧氣象數據平臺的建設。團隊開發了冬奧專用版自動氣象站組網平臺軟件,為崇禮賽區積累完整可靠的原始氣象觀測數據,并提供安全便捷的管理訪問機制,響應冬奧會對賽區氣象資料管理和訪問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我們的設備也同步進行了改造和平臺軟件升級,以滿足更精細、更精準的冬奧氣象服務需求?!北U详爢T楊津介紹。團隊用兩個月時間進行開發改進,自動氣象站的傳輸密度從5分鐘加密到1分鐘,實現“一秒一個數據采樣、一分鐘數據組包傳輸”,為貼合用戶的使用需求,數據可實現即時查詢?!白詣託庀笳久糠昼娤蛩谫悈^氣象服務中心發送一組氣象要素數據,供氣象服務中心參考并進行氣象預報制作。在冬奧會網站上,每分鐘更新的高山滑雪氣象數據,就來自我們的氣象站。”
據悉,冬奧會及冬殘奧會期間,保障團隊將分為兩組,氣象雷達保障隊員遠程24小時待命,地面氣象站保障人員在現場實時進行保障。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