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五周年 央企共奮進】中國鐵建:筑基燕趙五載 臻繪雄安畫卷
【雄安五周年 央企共奮進】中國鐵建:筑基燕趙五載 臻繪雄安畫卷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4-01
春風拂柳,萬物復蘇,雄安新區迎來設立5周年。
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從“規劃先行”到“雛形初現”,從“規劃建設階段”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的階段”。5年來,勇于在國家戰略實施中擔綱領銜的中國鐵建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以服從大局、建設雄安、服務雄安為總目標,高端對接,產業導入,全產業鏈、全領域市場布局,精準服務建設需求,“建”證新區拔節生長。
主動對接 融入“雄安畫卷”
“作為一個兵轉工企業,作為一個擁有完整建筑產業鏈的企業,作為一個聽黨指揮,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中央企業,也必須要做一支參與雄安新區建設靠得住的生力軍。我們一定要創新思維,主動對接,積極投入雄安新區建設。”2017年4月5日,中國鐵建召開黨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通知精神,研究部署有關工作,強調要準確把握雄安新區建設要求,梳理內部優勢資源,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
時不我待,搶占先機,乘勢而上。雄安新區設立后,中國鐵建旗下單位紛紛進駐,設立辦事機構,在短時間內數十萬筑路大軍從全國各地“揮師進駐”,拿下多個“雄安第一標”。
2018年11月13日,中國鐵建建設者在“千年秀林”9號地塊一區造林工程中種下了第一棵樹——油松;同年12月1日,中國鐵建承建的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雄安站打下第一根樁基;2020年1月,中國鐵建承接第一個安置征遷戶片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建設運營管理……
雄安十萬畝苗景兼用林
5年間,中國鐵建發揮全產業鏈優勢、技術集成優勢和“大兵團”集群作戰優勢,提供了一攬子富有“鐵建智慧”的項目實施方案,全方位助推雄安新區加快推動環城市外圍道路、內部骨干路網體系、生態廊道建設、雄安水系“四大體系”順利建成。
空中俯瞰,雄安站橢圓形屋蓋輪廓如清泉源頭,似一瓣青蓮上的露珠,屋面周邊由太陽能板漸變到陽光板,宛如粼粼波光,泛起層層漣漪;步入雄安新區先行區容東片區,路暢街凈,千棟安置房拔地而起,商業配套、花園學校、綠化景觀、健身娛樂設施一應俱全;遠眺“華北明珠”白洋淀,冰雪漸漸消融,陽光灑在水面上,點點銀光微微四散開來;置身“千年秀林”,郁郁蔥蔥,藍綠交織,如墜入浩瀚林海……“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雪后的雄安千年秀林
為全方位對接雄安新區高質量、高標準建設需求,5年來,中國鐵建在雄安區域注冊法人單位6家,11家單位成立了雄安分公司,20余家二級單位成立了對接雄安新區的常駐指揮機構,駐雄安員工總數超過2000人,累計承攬162項工程,在鐵路、公路、房建、市政、水利等傳統領域拔得頭籌,在生態工程修復、水環境治理、智慧化建造等新興市場亦成果頗豐。
5年來,中國鐵建踐行央企責任,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為雄安新區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超5萬余人次,向雄安新區管委會及雄安集團輸送各類骨干人才50余名。中國鐵建與雄安集團共建的雄安新區第一個“建設者生活服務中心”,與雄安新區容城縣政府共建雄安時尚一號秀場,成為央企在雄安新區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標桿項目。
拔節生長 干出“雄安速度”
2020年12月27日上午10時18分,滿載乘客的C2702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啟動、加速,從未來之城新地標雄安站“飛”向首都北京。中國鐵建全產業鏈布局建設的京雄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沒想到,這才兩年時間,這么宏偉的雄安站就建成了。”佐各莊村黨支部書記尹喜峰望著雄安站不禁驚嘆。
由中鐵十二局承建的這座占地47.52萬平方米的大型現代化客運樞紐,從開工建設到投入運營,僅用時2年,創造了國內同等規模站房建設最快速度。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站在雄安新區這個更高的起點上,向科技創新“無人區”進發,回答好一個個時代之問,是中國鐵建建設雄安新區的“重中之重”。
“雄安速度”的背后是中國鐵建在科技創新領域不斷攀登進取的腳步。
中鐵建電氣化局在京雄城際鐵路采用我國自主研發和投入使用的第一款高速接觸網智能建造裝備,使以往需要3個月進行的通信測試時間縮短至5天;中鐵建設在容東片區安置房建設中自主研發的“156智能建造信息平臺”,開啟了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模式;中鐵十八局在“千年秀林”施工中,從栽種到管護,靠林業大數據實現精細化造林。
藍圖繪就,千年大計只爭朝夕。“雄安速度”的背后是中國鐵建胸懷“國之大者”,建功新時代的實干苦干。
“僅2天半、3天就蓋一層樓。”中鐵地產容東安置房項目現場副指揮長介紹,他們集全集團之力、調配最優質的資源要素,建設高峰期整個項目最多時有上萬名工人在現場作業,塔吊有700多臺,夜如白晝;中鐵十七局雄安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快線項目樁基、承臺、墩柱施工快馬加鞭,梁場建設如火如荼,雄安新區與北京半小時交通圈即將更加完善;中鐵建設容東安置房項目部用時114天率先實現雄安新區容東安置房首棟主體結構封頂,用時212天實現雄安新區安置房首個整標段主體結構全面封頂;中鐵十一局容東片區配套市政道路綠化工程項目在壓縮8個月工期后,仍如期完成施工任務,順利迎回第一批回遷居民。
建設中的安置房
2019年1月,中鐵二十局承建的雄安市政第一標——容城縣2018年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投入使用;2020年11月25日,雄安新區外圍路網首條建材快速通道竣工通車;2021年10月19日,雄安新區啟動容東片區首批安置住房搖號……日新月異的雄安新區正迎來它的“蝶變”之旅。
匠心品質 創造“雄安質量”
如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同步推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既是時代之問,亦是鐵建擔當。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D1組團首批109棟安置房
創造雄安質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先植綠、后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擘畫千年大計,“千年秀林”是秀美的起筆。2017年11月13日,中國鐵建建設者在“千年秀林”9號地塊一區造林工程中,種下了第一棵樹——油松。如今這里油白蠟、國槐、銀杏、元寶楓等鄉土樹種高低錯落、生長正盛。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絕不能因城廢淀。”圍繞白洋淀水質提升,中國鐵建建設者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協調推進,在孝義河道治理、城市管網改造、南拒馬河防洪治理、淀區鄉村綜合整治中多點發力。今日的白洋淀水質穩中向好、水生態持續改善,“華北明珠”重放異彩。
創造雄安質量,堅持綠色低碳、科技智能。
在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房屋頂,建設者鋪設了4.2萬平方米太陽能板,年均發電量可達580萬千瓦時,車站照明用電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中鐵十二局雄安站房項目部副總工程師何錦輝介紹,“項目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年節約標準煤18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噸,相當于植樹12公頃”。
雄安站南北兩側,是中國鐵建承建的全國首個城站一體化交換中心——雄安站CEC停車場,其打造的全國領先的車路協同、無人駕駛及車聯網示范區,向世人展示了雄安未來綠色、智能、時尚的新型交通模式。
創造雄安質量,堅持中國特色、人文宜居。
2021年11月,中國鐵建承建的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迎來首批回遷群眾。
項目建筑風格遵循“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的設計思想,其居住建筑設計達到二星標準,公共建筑設計達到三星標準,戶內設施一應俱全,可實現“拎包入住”。
中鐵建設容東片區安置房項目負責人介紹,居民入住以后,除滿足5至10分鐘生活圈服務需求外,還可享受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的舒適生活環境。
雄安新區安置房工程擔負著居民征遷安置、為起步區和啟動區開發建設提供支撐的重要功能,對雄安新區實現“一主、五輔、多節點”空間布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具有重要意義。5年來,中國鐵建聚焦新區民生保障基礎建設,擔負了近700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及管理運營,為25000余戶新區居民實現美好安居生活愿望。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