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世界一流 央企加速奔跑】中國建筑:匠心建證美麗中國
【對標世界一流 央企加速奔跑】中國建筑:匠心建證美麗中國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7-04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多年來,中國建筑自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發揮投資、設計、建設、運營全產業鏈優勢,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用高質量發展“建證”美麗中國。
在上海佘山,中建八局變廢為寶,在深達80米的廢棄采石坑內,建造了世界海拔最低的五星級酒店——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
延續歷史風貌 傳承城市文脈
梅雨時節家家雨,春草池塘處處蛙。綿綿細雨的瓷都景德鎮別有一番韻味。
景德鎮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制瓷歷史,老城區內有著大量的古建筑、古作坊、古窯房、古園林。2015年,景德鎮市啟動以御窯廠遺址為核心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遺址博物館建設、古建筑修繕、歷史街區打造、昌江水環境治理……6年多時間,中建一局承建7個項目,占整個老城修繕八成體量,助力景德鎮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更新。
郁郁蔥蔥的古木掩映,中西式歷史建筑交錯呈現……沿福州倉前路漫步,昔日經歷風霜洗禮沉寂的歷史建筑群在修復提升中,初現煙臺山舊時“萬國建筑博物館”的風采。
中建四局福州倉前九里項目組負責修繕煙臺山19處歷史建筑、13處歷史風貌保護巷道,建筑師們在保持傳統格局和風貌的基礎上,盡量滿足優化現代需求,走出一條“新舊共存、包容共進”的路子。
離福州千里之外的樂山市,市中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計劃已實施3年。百年老巷由于年代久遠,一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落后。老巷道路空間狹窄、光線昏暗,空中電線如“蜘蛛網”纏成一團,這是市中區5000余戶居民的煩惱,也是中建安裝面臨的挑戰。
中建安裝在設計做減法,清理外墻管線,拆除高空線纜,收納空中“蜘蛛網”;修繕排水設施,翻新分流雨污管道,舒暢地下“脈絡”。在細節做加法,各小區新裝防攀爬網與360°監控、安裝防盜門和人臉識別系統,增設11個防洪點通暢排水、布置健身器材、修建無障礙人行通道、更換小區外立面雨棚……點滴做法讓居民暖心又安心。
南京牛首山金陵小鎮項目、四川李莊古鎮景區項目、河南南陽臥龍崗文化園……在中國建筑的努力下,一個個歷史街區、一處處文化景點的復興,讓泱泱文脈傳承下去,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堅定文化自信。
營造詩意人居 助力鄉村振興
村中水港小橋多,兩岸人家盡枕河。上海重固鎮福定居委萬科小區居民蘇國亮說:“公園多、綠地多、環境好,老百姓歡樂多、幸福多,每天獲得感是實實在在的!”
2015年12月,青浦區重固鎮與中建八局、中建方程簽署重固鎮新型城鎮化項目合作協議,致力將重固鎮打造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板區”“長三角一體化鄉村振興展示窗口”。
鄉村振興,不是推倒重建,而是遵循歷史的發展脈絡,將當下的發展觀念和功能需求置入其中,重新梳理和組織布局。重固文心公園、重固鎮體育場、重固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孚泉生活廣場、重固鎮福泉養護院、動遷安置房、商品房等一批體育、文化、養老、居住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中國建筑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服務型城市生態圈。2021年,重固鎮章堰村鄉村振興項目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一個兼具田園生活體驗和都市生活品質的江南新水鄉特色小鎮,已經面向世人燦然綻放。
推動鄉村振興,拓展幸福空間,是中國建筑建設者的不變追求。中建文旅總經理吳宜夏認為:“要防止美麗鄉村規劃‘一刀切’。鄉村發展振興需要足夠耐心,要有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在規劃中把握各個鄉村的特點,尋找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把鄉愁完整保留下來。”為此,中建文旅探索“以運營為核心的全過程規劃設計(EPC+O)”新模式,獲得國內外權威規劃設計獎近50項。
在北京門頭溝黃安坨村,中建百花山社精品民宿項目以“輕資產運營+社會化融資”理念,通過創新幫扶模式,提出了以精品民宿帶動紅色旅游、戶外運動、農業科普、自然研學的新舉措,開創“農旅融合、景村合一、共建共享”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贏,成為“北京網紅打卡地”。
在河北淶水縣百里峽村,中國建筑以“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為創作色調,對災后重建的村落進行重新策劃、規劃和設計,打造成集產業美、色彩美、精神美和生態美多維度于一體的特色藝術小鎮。
修復生態環境 守護綠水青山
生態興則文明興。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任務。
廢棄多年的深坑、礦坑該怎么修復?在建筑師的奇思妙想下,一個個杰出的作品橫空出世。在上海佘山,中建八局在深達80米的廢棄采石坑內,建造了世界海拔最低的五星級酒店——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在歷史傷疤上鑲嵌一顆耀眼“鉆石”。
南京牛首山西峰,中建八局將直徑200余米、深80多米的巨大礦坑改造為佛頂宮,先后攻克廢棄礦坑百米超高邊坡治理生態修復、“摩尼寶珠”形鋁合金穹頂施工等難題,讓一座從深坑內建造、總高89.3 米的佛頂宮恢宏亮相。
在湖南長沙,中建五局采用地景式手法,打造世界唯一冰雪與水結合的主題樂園,建構出與自然遺產有機融合的人文奇觀。在建設者的巧手匠心下,華夏大地每天都演奏著從“生態短板”變“生態樣板”的動人樂章。
水系,是城市生命體的有機組成部分。迎著和煦清風,洞庭湖畔的湖南省岳陽市王家河公園,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環河散步的“客人”。“現在這里的環境是真的好啊!以前河水又黑又臭,遠近聞名!”68歲的謝大爺每天都要來河邊走上幾圈,他在王家河畔生活了20多年,見證了中建二局治理王家河“黑臭病”的全過程。
中建二局治理王家河項目采用“環保絞吸船+密閉性刀頭”清淤組合,在6000米長的封閉輸泥管道內引入VR技術,可視化精準模擬河道清理淤泥全過程,不但清淤率由50%提至96%,還降低了二次污染。項目還通過河坡植草坪、水底種水草、水里養魚蝦以及曝氧放細菌的方式,修復生態岸線,構建以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為核心的水生態系統。經過系統治理,復綠后的長江沿岸不僅換了容顏,還倒映出一幅“春風又綠長江岸”的畫卷。
“以前南湖水是黃黃的,不像現在這么清,現在很多人來嘉興就是為了去看南湖。”浙江嘉興出租車司機陸女士說。從“不愿來”到“特意來”,人心的變化,折射出的是南湖生態治理取得的喜人成果。為了凈化南湖水體,修護南湖生態,中建環能采用8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超磁生境改善設施,如同超級“凈水機”,有效去除水體懸浮物、藻類和有機磷等,每天凈化20萬噸南湖水,顯著提高水體透明度。如今,水面綠意點綴、水底水草悠悠,紅船映碧波的美麗南湖又出現在世人面前。
蘇州平江古鎮街區水質提升項目、蘇州同里古鎮景區水質提升項目、雄安新區白洋淀坑塘水質凈化項目……“公司形成了一整套水環境處理技術,涉及水環境綜合治理、城鎮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環衛污水等運營場景,累計運營水量10.8億立方米,在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中實現了共贏發展。”中建環能副總裁王哲曉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中國建筑自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用高質量發展建證美麗中國。
【責任編輯: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