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站房面積最大的智能天窗建成亮相 每年可減少14.13噸二氧化碳排放
中國高鐵站房面積最大的智能天窗建成亮相 每年可減少14.13噸二氧化碳排放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2-27
2月23日,伴隨著中鐵建設新建廈門北站工程換乘中心天窗施工調試成功,國內在施站房面積最大的側懸式模塊化滑移啟閉感應智能天窗建成亮相。據悉,該工程目前處于裝飾裝修階段。
智能天窗建成亮相
新建廈門北站是國內首條跨海高鐵——福廈高鐵全線施工難度最大的車站,站房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位于既有廈門北站北側,建成后,廈門北站總體規模將達到13臺27線,年旅客發送量達5000萬人次,將串連起福州、廈門“一小時生活圈”和廈漳泉“半小時交通圈”,進一步促進福建沿海城市群快速發展。
智能天窗全貌
新建廈門北站擁有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換乘中心,東西長144米,南北寬73米,正上方屋面采用感應式智能天窗設計。天窗面積約1400平方米,呈人字形,高差2.6米,由420個單重180公斤的工廠預制化模塊構成。分布在天窗四周的風雨感應器,可根據每天實時監測的光照、風力、降雨及室內外溫差等數據,自動調整天窗的開合角度、開合時間及窗簾的覆蓋面積,為旅客營造舒適換乘環境的同時,實現節能降耗。根據廈門地區以往天氣計算,預計每年可節省約40天的通風系統運轉,相當于每年減少14.13噸二氧化碳排放。
換乘中心集合地鐵、公交、BRT等公共交通
建設過程中,為保證天窗安裝精度,項目部采用3D激光掃描儀對由近2000根異形鋼構件構成的天窗外框進行精準定位測量,輔助BIM技術數字建模,最終安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內。針對廈門地處東南沿海,臺風頻發,天窗出廠前進行了嚴格的抗風壓實驗,經驗證抗風壓性為第九級,可抵擋百年一遇的17級強臺風。
據了解,新建廈門北站自2021年7月開工以來,項目團隊先后攻克多項技術難題,首次創新研發組合式地鐵保護方案,自主構建“分散傳力體系”,保障了樁基礎施工階段車站下方每天300余趟地鐵列車的運行安全。在鋼結構施工階段,克服大跨度、高落差等難題,創下福廈高鐵全線屋蓋高差之最、整體提升高度之最、支撐柱承重之最三項施工記錄。全面應用中鐵建設高效建造體系,主體結構提前15天封頂,鋼結構提前23天合攏,金屬屋面提前16天封閉。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