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楊孟飛:構建地月空間基礎設施 搶占先機領跑產業市場
【兩會好聲音】全國政協委員楊孟飛:構建地月空間基礎設施 搶占先機領跑產業市場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3-08
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突破,地月空間已成為人類活動空間的新疆域和新的空間制高點。地月空間蘊含著豐富的物質資源和獨特的環境資源等,其開發利用將極大地促進國計民生,未來可成為國民經濟的新支柱。同時,地月空間是研究地球起源與演化的“最佳標本”,有望牽引和催生科技創新產出,是科技發展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新引擎。
如今,世界主要航天大國和組織面向地月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已紛紛制定了戰略發展規劃,將地月空間視為戰略發展新高地,開始布局搶占頻率、軌位、區域等地月空間核心戰略資源。今年,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孟飛就加快我國地月空間發展提出了提案。
楊孟飛認為,地月空間開發利用已呈現出全球化趨勢,資源開發利用、太空服務等地月空間產業正在萌發,要實現有關目標,必須構建地月空間基礎設施。
2001年,我國提出建設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概念。目前,我國空間基礎設施已形成了體系化發展格局,可提供通信、導航、遙感觀測等全球化服務。
“我們已經具備建設地月空間基礎設施的能力,當前正是空間基礎設施向地月空間擴展的關鍵時機。”楊孟飛指出,我國探月工程、高分工程、北斗工程和空間站工程已圓滿完成,為我國后續大規模地月空間探索和開發奠定了良好的管理、技術、物質和人才基礎。
但楊孟飛也從頂層規劃、空間資源和產業市場三方面分析了我國地月空間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不足。
“我國還未明確提出統一的地月空間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楊孟飛認為,面向后續月球探測、載人登月、行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當前正是加強統籌規劃的最好時機,從而避免“一次任務一次設計”的建設、科研與應用需求難以有效銜接等問題,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面向國家重大工程任務需求,目光長遠地牽引航天產業發展。
據了解,目前已有23個國家先后簽署“阿爾忒彌斯”協議,加入由美國主導的月球探測計劃。楊孟飛指出,在未來10年內,地月空間的航天活動將呈現井噴式增長,我國即將面臨地月空間發展新格局,提早部署、統籌規劃、把握先機,及早布局地月空間資源開發和利用,已經日益緊迫、刻不容緩。
“目前,美、歐、日均已提出了地月空間基礎設施的相關規劃,但尚未進入在軌建設階段。對我國而言,當前正是搶占先機、領跑地月空間產業市場的關鍵機遇期,影響重大,意義深遠。”楊孟飛表示,在產業市場方面,我國正處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關鍵時機。
就加速推進我國地月空間航天產業發展,楊孟飛提出建議,要抓住機遇,盡快開展地月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并加快實施系統建設,為地月空間發展提供基礎性、通用性的通信、導航、監測等服務,牽引空間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助推地月空間經濟,培育新型支柱產業,打造中國主導的國際合作平臺,共享共建,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彰顯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為全人類和平利用地月空間貢獻中國力量和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