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黃河之美
——中國節能發揮優勢 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中國節能發揮優勢 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守護黃河之美
——中國節能發揮優勢 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中國節能發揮優勢 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

文章來源: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4-11
黃河之水滋養著沿岸九省,也滋養著中華文明,攜手共護母親河如今已是社會共識。4月1日起,我國繼《長江保護法》后出臺的又一部流域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開始施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有法可依。
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充分依托在承擔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工作中取得的經驗,發揮全產業鏈優勢,積極謀劃布局,有條不紊地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形成了集團上下全面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格局。
加強頂層設計 進行差異化布局
中國節能把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作為市場區域布局的兩個重點,從頂層設計著手、系統謀劃,協同地方政府開展了一系列相關工作。
自2019年9月以來,中國節能先后與山西省、陜西省、陜西榆林市、山東煙臺市、河南洛陽市、河南三門峽市、寧夏銀川市等多個省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21年5月,中國節能成立黃河中游市場區域中心,負責黃河流域業務推進。
同時,中國節能在編制的黃河流域“十四五”區域布局專項子規劃中,明確了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通過系統的方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系統推進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水污染治理、水資源利用和水生態修復。
規劃同時確定了“十四五”期間在黃河流域“新增簽約額不低于500億元,力爭達到800億元”的戰略目標,明確重點實施清潔能源替代與能源綜合利用工程、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固危廢處置能力建設和資源化利用工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區域綠色發展系統工程等五大工程,并結合黃河流域9省區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提出差別化的省域市場布局策略。
目前,中國節能業務已全面覆蓋黃河流域9省區,建立各級子企業超過160家,實施各類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及綠色發展項目超過970億元,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污染治理模式。
聚焦重點項目 服務黃河“雙碳”目標
在實踐中,中國節能聚焦重點項目、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切實解決黃河流域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全力服務黃河流域重點區域“雙碳”目標實現,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西潞安集團180萬噸煤基合成油主體工程配套高效供熱及余熱發電項目
在節能供能方面,中國節能先后實施了山西潞安180萬噸煤基油高效供熱及余熱發電項目、寧夏銀川經濟開發區“冷熱電水四聯供+增量配電網+儲能+能源管控平臺建設”區域綜合能源供應項目等多項具有典型意義的工業節能項目。中國節能在青海、寧夏、內蒙古、甘肅等省區投資建設了百余個清潔能源項目,其中甘肅昌馬20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是我國第一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為地方省市能源結構調整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節能西安污泥集中處置項目——我國首個千噸級污泥高級厭氧獨立處理項目
在固廢處理與生態修復方面,中國節能在30余個市縣實施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在山東臨沂開展實施的生態循環產業園開創了我國中小城市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實施多項土壤修復、礦山修復等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工程,開展了汾河流域、太行山地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試點項目。
萬潤公司沸石系列環保材料生產車間
在生態產業方面,中國節能以山東煙臺為重點,著力打造國際節能環保產業園,積極布局綠色新材料和生命健康業務,形成完整的綠色生態產業。中國節能還加強綠色新材料的研發,旗下萬潤公司開發的沸石系列環保材料及液晶材料,分別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30%及25%以上。
發揮自身優勢 為減污降碳提供支撐
為實現黃河流域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中國節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守護黃河之美。
在青海、內蒙古、寧夏、甘肅等日照或風力資源豐富的區域,中國節能積極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探索“風光互補”及“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推廣復制“新能源+生態修復”能源環境綜合發展模式。同時,中國節能將積極參與黃河流域重點城市能源供應服務,大力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熱冷聯供,以及水源熱泵、地源熱泵項目布局,助力城市清潔能源利用和節能改造。
中節能太陽能汾陽50兆瓦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電站項目
在工業領域,中國節能助力黃河流域煤電、冶煉、化工等高耗能項目節能降碳,嚴格控制新增高能耗項目,存量項目通過節能診斷、能源審計發現節能潛力,并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余熱余能回收,降低系統節能。
在生態修復方面,中國節能通過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增強草原、濕地、森林等自然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在黃河中上游青海、內蒙古、寧夏等省區通過碳排放權抵消機制、生態補償機制、發展生態產業等方式,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此外,中國節能將以黃河流域各城市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策劃出具體的工程項目,協助推動黃河流域重點工業企業開展強制性環境、社會及管制(ESG)信息披露工作。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