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世界一流 央企加速奔跑】華能瀾滄江強化精益管理 爭創一流綠色電力企業
【對標世界一流 央企加速奔跑】華能瀾滄江強化精益管理 爭創一流綠色電力企業

文章來源: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5-05
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瀾滄江)踐行“構建和諧電站、奉獻綠色能源、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綠色電力企業”的戰略目標,以價值創造為關鍵抓手協同優化各類資源配置,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累計發電量超萬億千瓦時,在打造世界原創技術策源地、水電產業鏈“鏈長”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國家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綠色發展,逐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
聚焦主業深耕細作 跨境流域保護開發成效斐然
華能瀾滄江以建設“科技瀾滄江”為目標,踔厲開創適合水電能源企業的科技創新之路,爭當水電開發、運營管理和技術創新的策源地和引領者。
破解技術瓶頸引領產業發展。系統解決特高拱壩(300米級)體型結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高壩抗震及防滲、超高邊坡(700米級)加固治理、特大地下洞室群(埋深超過500米)建設等大水電開發關鍵技術。相繼建成小灣、糯扎渡、黃登等國際里程碑工程為代表且各具特色的水電工程13座,裝機容量超2300萬千瓦。
流域集控梯級調度作用顯著。建成世界領先的流域梯級電站遠程調度系統,超2000萬千瓦裝機遠程集控,超半數機組“無人值班”。累計輸送清潔能源10144.82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超2.9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2億噸。大幅改善瀾滄江-湄公河黃金水道枯水期航運條件,獲評國家能源水能高效利用示范基地。枯水期出境流量翻番,為國家實施“水外交”作出積極貢獻。
綠色開發構建全流域“生態廊”。聚焦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因地制宜布置魚類增殖站、野生動救助站、珍稀植物園等設施,開創國內狹域植物保護管理新模式;世界上首次成功實現人工繁殖巨魾,實現11種瀾滄江土著魚類增殖技術突破;建成國內首列、世界上提升高度最高的升魚機系統;分層取水技術開創全國水電環保設計的先河。
密織精益管理網絡 全鏈條管理助推高質量發展
華能瀾滄江推動清潔能源“建、產、運、營”全域全鏈條精益管理,持續優化完善精益管理網絡,踔厲構筑清潔能源企業高質量發展“血脈”系統。
堅守安全管理精益化。緊扣“本質安全”主線,構建安全信息化一體化管理平臺全覆蓋水電工程建設、生產、運營各階段管控,全面提高風險預測、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從“隨機安全”向“本質安全”升級,從“事發應對、被動防御”向“源頭治理、主動防控”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夯實基本建設精益化。踐行“精心設計、精細施工、精益管理”和“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三精三化”工程管理,深入推進綠色智能建造。成功探索實踐“一級法人、兩級管理”“強業主、大監理”“一局兩站、建管合一”等模式,大幅減少管理人員、提升管理效能。統籌全流域電站梯級滾動開發建設,集約交通、物資、機電等施工資源多工程共用共享,全流域電站造價較概算降低14%以上。
加強生產管理精益化。研發國內單機容量(700MW)最大的全國產水電計算機監控系統,深入推進華能睿渥“四大核心”控制系統國產化應用。推動設備狀態分析評價由“時間域”向“模型域”轉變、由“實時數據報警”向“狀態數據分析預測”轉變、由“單一維度”向“關聯多維度”轉變,大幅提升設備管理效率和質量。
推動運行管理精益化。構建生態、智造、和諧多維立體管理體系,實現防洪、發電、生態、航運等綜合效益最大化。建立“標準化、精益化、智能化、集約化”的大壩“四化”運行期管理機制,搭建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流域大壩智能在線監控平臺,豐富大壩安全分析和智能化管控手段。構建流域水庫地震監測集中管控平臺,形成系統化的流域地震監測預警技術體系,大幅提升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錨定目標持續發力 多措并舉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華能瀾滄江堅持服務國家大局,深入融入價值創造理念,持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不斷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切實提升企業效益效率。
拓寬新賽道,深度融入清潔低碳開發。踐行中國華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瀾滄江風光水儲多能互補一體化基地(云南段、西藏段)開發建設。堅持“服務大局、聚焦瀾湄、嚴控風險”發展思路,充分發揮瀾湄區域地理區位、通道建設、安全保障等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格局,全面提高境外投資效率和效益。
精準定向突破,促進電價電量雙提升。持續提升水風光多能互補優化調度能力,將裝機規模優勢切實轉化為效益優勢。全力爭取政策支持,促進度電價值提升,穩固該公司核心利益。充分挖掘電價增長潛力,統籌電量電價動態管理、精準施策、毫厘必爭,實現量價協同效益最大化。
強化系統管理,推動財務運行機制轉變。持續推動預算管理、成本管控與項目開發建設、生產運維等全業務領域有機融合、無縫對接。打造財務共享中心,細分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三維重構財務管理框架體系,構筑平臺、制度、標準“三統一”集中核算模式,推動財務管理戰略向價值型財務轉型,從傳統業務流程型向流程驅動與數據驅動并重轉變。
提質增效挖潛,持續增強價值創造能力。優化完善經營“1+8”專項工作方案”和提質增效“1+N”方案,狠抓降本節支持續壓降經營成本,深入開展量化分析和標準化管理,加大全員、全要素、全過程成本管控,全面提升資產增值空間,切實將價值創造理念更好融入組織架構、運營模式、業務流程。持續優化“一利五率”指標,推動實現“一增一穩四提升”,大力提升價值創造水平,促進該公司營業收入、EVA持續穩定增長。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