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電建助力譜寫中國中亞友好合作新篇章
共建“一帶一路” 中國電建助力譜寫中國中亞友好合作新篇章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5-18
偶憶駝鈴金不換,欣聞峰會客來稠。中亞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范區。作為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企業,中國電建自1999年進入中亞市場以來,共簽約項目48個,總額約55億美元,該公司堅持綠色環保理念,為中亞五國提供安全、先進、綠色的電力能源,為當地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在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首倡之地“追風”前行,打造產能合作典范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深度對接下,中哈產能合作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中國電建承建的中亞最大風電場——扎納塔斯100兆瓦風電項目,為兩國新能源領域合作開辟了新的空間。3.5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滿足100萬個家庭日常用電需求,將豐富的風能變成潔凈電能,點亮無數璀璨明燈。對助力哈進一步改善能源結構意義重大,也為該國環保事業和“去碳化”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如今,蒼穹之下40臺風機挺立,風機上“綠動未來”幾個字格外醒目,葉片隨風轉動,源源不斷將清潔能源送入哈薩克斯坦國家電網。勁“風”吹來千萬金。這道“中國造”風景,已經成為哈薩克斯坦當地居民旅游打卡的熱門目的地。受益于這個項目,也讓扎納塔斯這個約2萬人的小城,趕上新能源發展浪潮,居民有了新工作,財政有了新稅收,城市有了新生命。哈籍員工克謝尼婭感嘆:“風電項目帶給我們更好生活!”
扎納塔斯風電項目只是中國電建助力中哈產能合作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中國電建在哈共簽約瑪依拉水電站、雙西公路等項目23個,覆蓋水利水電、新能源、公路建設、礦業等多個領域。
早在2011年,中國電建就成功收購了哈薩克斯坦水利設計院公司,實現在哈市場的本土化經營,成為中國電建在中亞泛俄語區業務發展的“橋頭堡”和“杠桿效應”的支點。
有了這個支點,中國電建形成了以哈薩克斯坦為領先優勢、輻射中亞乃至大俄語區的重點戰略市場。作為中國電建首筆海外控股收購,該舉措也對企業未來進軍重點市場控股收購高端設計咨詢單位、開發境外股權投資項目奠定了基礎。目前,哈水利已成為哈國境內規劃設計咨詢領域最權威的工程公司,并為中國電建中亞地區項目履約保駕護航發揮著重要作用。
哈薩克斯坦謝列克風電項目
隨“風”轉來新能源。有了那場十多年的“跨國戀”,中國電建“牽手”當地企業的故事也越來越多。中國電建與哈薩克斯坦薩姆魯克能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的謝列克風電場,作為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標志性項目,被列入“中哈產能合作重點項目清單,其設計、建造和施工均成功實現了采用中國標準。
作為中國電建在中亞地區投資的首個新能源項目,該項目于2022年7月全容量并網發電,每年可將2.3億度電力送至負荷中心,為7萬戶居民提供穩定的綠色電力,大大提高了阿拉木圖州電網供電的可靠性和獨立性,并折合年均減少16萬噸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
“該項目為哈薩克斯坦普及和推廣清潔能源發揮積極作用,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一帶一路’的綠色脈搏。”哈政府相關人員說。在建設中,兩國企業發揮各自特長,開創了先河、提供了樣板,為哈薩克斯坦開發建設新能源項目樹立了標桿,進一步激發了哈薩克斯坦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的潛能,為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實施注入澎湃動力。今年4月,謝列克風電場單月發電量2314.68萬千瓦時,創全容量投產以來的月發電新高。
點亮綠色發展之“路”,拓展合作共贏空間
2023年4月25日,由中國電建承擔技改項目的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納亞水電站舉行完工儀式。在儀式上,為檢驗機組的質量,塔國相關人員在高速運行中的電站機組外殼上放上了一枚硬幣,硬幣紋絲不動,電建工程質量得到業主充分肯定。
格拉夫納亞水電站始建于前蘇聯時期,原裝機240兆瓦,由于運行時間已接近60年,電站“病患”不斷,運行極不穩定,塔國政府也在世界找尋“良醫”。
為保證當地居民生活用電,滿足當地農田灌溉需要,中國電建著手對其重新設計,量身定制了“治療”方案,經過六年多“邊技改邊發電”的建設,讓“年過半百”的水電站終于重煥活力,裝機容量也提升至270兆瓦。項目團隊在保留原有流道尺寸的條件下,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和用電需求,將前沿技術和豐富的水電站改造升級經驗運用其中,已經更新升級重新投產發電的機組運行穩定,受到國際電力專家和塔吉克斯坦政府及各界的一致好評,為中國電建在塔國贏得了良好口碑。截至目前,該項目累計發電超31.4億度,因提前發電2.77億度,創造收益約900萬美元。
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納亞水電站
廣袤之地,一排排“太陽花”整齊排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中國電建海外的“重量級”朋友圈點贊也在頻繁上演。
2021年8月27日,中國電建建設的烏國首個光伏電站——納沃伊100兆瓦光伏電站并網發電。
烏茲別克斯坦因盛產棉花而被譽為“白金之國”,也是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下重要的合作伙伴。近年來,烏政府大力鼓勵發展新能源項目,納沃伊10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每年可發電2.78億度,不僅能為當地人口和工業不斷增長提供可持續能源,還將有助于為當地制造商創造年至少10億美元的市場,成為集烏國新能源戰略開啟和民生經濟發展多項意義于一身的項目。
作為中亞古國,吉爾吉斯斯坦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見證了古絲綢之路文化交匯、貿易往來的繁榮景象。隨著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提出,吉爾吉斯斯坦成了“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
重現繁榮,交通先行。比什凱克-納倫-吐爾尕特公路是連結中吉的一條重要交通運輸干線,但因路段年久失修,不僅影響出行,也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中國電建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累計完成公路修復約155公里,在吉爾吉斯斯坦交通基礎建設中,展示出了“中國制造”的高超水平,為中吉兩國友誼架起了堅實橋梁。
中國電建為塔吉克斯坦捐贈的三所學校之一的巴合塔爾市學校
“這是我在吉爾吉斯斯坦見過的同類型橋梁施工中速度最快、質量最好的。”吉方工程師忍不住豎著大拇指說。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得到了業主的一致好評,并多次獲得當地政府的書面表揚。
行動書寫央企擔當,美好故事不斷上演
口碑好不好,問問當地人。在塔吉克斯坦,中國電建不僅承建了多個“重量級”項目,也為當地兒童點亮希望。中國電建捐建了三所學校,每年約2600名兒童有了學習機會。
2022年3月,塔吉克斯坦國家電視臺在黃金時段以《友誼之路》為題,用足足25分鐘詳細報道了中國電建建設的工程在改善該國基礎設施和民生方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片中還介紹了中國電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參與當地的慈善事業,在工程建設中為塔方培養了一大批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為當地民眾提供了近萬個就業崗位,并高度贊揚中國電建是一支有良好信譽的國際承包商和社會責任的中國企業,承建的工程進度快質量好。
“烏茲別克斯坦水電站修復項目有力推動了烏中兩國水電領域合作,該領域已成為雙邊合作的又一亮點。”烏茲別克斯坦24電視臺在黃金時段節目中,詳細報道了中國企業改造升級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下博祖蘇、沙合力汗三座老舊水電站的故事。
經過兩年多的“升級改造”,2021年12月,三座老舊電站重新煥發生機,發電功率提高1倍以上,發電量提高2倍有余,對緩解首都塔什干和安集延周邊地區的供電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電建堅持屬地化運營,當地雇員比例超過70%,同時,與塔什干水利與農業機械化工程大學簽署校企合作備忘錄,資助了多名烏茲別克斯坦大學生到中國留學,學習水利水電知識,為中烏水利水電領域的合作注入未來的希望。“這段時間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公司為我提供了寶貴的工作平臺,看到電站在大家的努力下建成,很多烏茲別克斯坦人能因此過上更加便利的生活,能在這樣的企業工作和生活我非常的自豪。”烏籍員工別克表示。
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100兆瓦光伏電站
在線路總長度約274公里的烏茲別克斯坦錫爾河熱電站到吉扎克扎法爾巴德輸電線路建設項目,有近二十種鳥類遷徙途徑,包括禿鷲、長尾鷹、白鸛等瀕危珍稀物種。
中國電建項目部專門聘請鳥類專家組織了高壓線路空域鳥類保護研討會,在鳥類遷徙線路的高壓線上掛設防鳥材料和閃光球,用來提醒鳥類不要碰撞上電線,同時在沿途的樹木上為它們搭設鳥巢,“轉移”這些鳥到邊上的樹上安家,盡全力護鳥護線。
藍天白云戈壁灘,方圓五百里無救援,這是哈薩克斯坦孜拉爾達通往熱茲卡茲甘公路的基本環境。自從有了中國電建的項目部,這里完全變了樣,一座七彩營地成了近五百公里戈壁無人區的“生命補給站”,為沿途牧民和車輛帶來水源和溫暖。
項目成立之初,中國電建項目部在這里打了三口深井,兩口分布在沿線施工點,一口在項目部營地,有效補給水源。同時,應急救援補給站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和生命賽跑”。這里有常駐的當地醫生,還有專業的修理工,能夠很好地幫助過往人員和車輛。截至目前,補給站已完成了11起救援。
去年11月一個晚上,氣溫達到零下三十多度,一輛載著四五十人的公交車拋錨在路邊。中國電建項目部人員發現這一情況后,立即開展救援,不多久,車輛修理好了。“拉哈麥得,拉哈麥得……”一句句“謝謝”從乘客口中不斷涌出。
奏響睦鄰友好“主旋律”, 繪就合作共贏“同心圓”。乘著東風,中國電建賡續友誼,推進合作,以奉獻清潔能源、綠色環境和精品工程為己任,為全球經濟綠色轉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為點亮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砥礪前行,共同擘畫中國中亞關系新藍圖。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