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種子基金”10年惠民4萬余人次
“三峽種子基金”10年惠民4萬余人次

文章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9-14
四川攀枝花干熱河谷里,樹木枝繁葉茂,田園瓜果飄香,一顆顆泛著青紅的芒果正在接受陽光的洗禮。這片芒果園的主人李明月樂呵呵地說,這些即將成熟的芒果,預計可為她家帶來10余萬元收入。
李明月是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庫區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裕民村芒果種植專業戶。她說,今年的芒果收成好,也得益于“三峽種子基金”項目為她送來了“及時雨”。2023年初,由于缺少資金購買種植芒果的生產資料,她一度愁得夜不能寐。得知“三峽種子基金”正在攀枝花市試點推廣,她第一個提出了資金使用申請,隨后獲得3萬元周轉資金,解決了燃眉之急。這是三峽集團設立的“三峽種子基金”在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庫區“落地生根”后,推廣到烏東德水電站庫區“開花結果”的成功案例之一。
“三峽種子基金”是2012年三峽集團與四川省宜賓市合作創立并推行的社會扶貧項目。設立“三峽種子基金”項目,旨在幫助金沙江下游水電移民和貧困群眾發展種植、養殖、加工和服務項目,實現增產增收。“三峽種子基金”項目運行10年來,累計為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敘州區等地提供發展資金近2000萬元,幫扶一大批水電移民和貧困群眾建起了葡萄園、李子園、龍眼園、生豬養殖場、蛋雞養殖場、肉牛養殖場、白酒加工作坊、茶葉加工作坊等致富項目,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產業,為千里金沙江庫區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了堅實基礎,被群眾譽為發展生產的“金種子”。
據三峽集團移民辦向家壩和溪洛渡項目部負責人介紹,三峽種子基金采取“小額、低息、滾動”運作方式,手續簡捷、操作方便、群眾接受度高。10年來,“三峽種子基金”惠及宜賓市72個村(社)、4萬余人次。據初步測算,利用該基金發展生產的農戶年均凈增收4000元以上。
在距離向家壩水電站不到10公里的宜賓市敘州區安邊鎮大灘村,看著即將成熟的葡萄、蜂糖李累累掛滿枝頭,狄少維的臉上滿是笑容。平常,他喜歡在果園里勞作、忙碌。他說,望著沉甸甸的果實,心情特別舒暢。
蜂糖李
狄少維是敘州區安邊鎮大灘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大灘村利用“三峽種子基金”發展“人無我有”的特色產業,讓困難群眾在家門口找到增收致富產業。狄少維說,大灘村村民大多是向家壩水電站庫區移民,2016年三峽集團通過“三峽種子基金”幫扶大灘村發展紫秋葡萄種植。2018年持續助力幫扶大灘村發展特色產業,之后三峽集團根據大灘村實際發展情況,陸續增加支持資金。如今,大灘村紫秋葡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提高。2022年,全村葡萄總產量達400余噸。由于葡萄產量大、品質好,還帶動當地建了兩家葡萄酒廠。與此同時,大灘村的蜂糖李種植、鴕鳥養殖等特色產業也逐步發展起來。“有了這些產業,水電移民和困難群眾增收致富就有了基礎和保障。”狄少維說。
鴕鳥
宜賓市敘州區蕨溪鎮紅光村養豬大戶凌章前擁有超過1000多平方米家庭養殖場,最多時養殖了300多頭生豬。他說:“有了‘三峽種子基金’,我能用上好的糧食飼料。‘三峽種子基金’給了我再次創業的勇氣,也給了我擴大養殖規模的底氣。”
養豬場
宜賓市屏山縣新安鎮勤儉村干部胡開銀介紹,該村利用“三峽種子基金”,以“庫岸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示范園,引導帶動全村集中發展茵紅李產業,全村茵紅李種植面積達到1700畝,投產面積年產量可達到1500噸,實現年銷售收入750余萬元,人均年凈收入8000元以上。在勤儉村,上門來收購茵紅李的全國各地客商絡繹不絕。來自重慶的水果經營商郭先生說,他們派人天天守在勤儉村,把果農們采摘來的果子直接篩選后分裝發貨,有多少收購多少。勤儉村村民何海波種了2000多棵李子樹,今年收入預計有20至30萬元。
茵紅李
“三峽種子基金”只是三峽集團通過產業幫扶移民群眾發展致富的一個縮影。“在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過程中,三峽集團積極主動履行央企社會責任,通過教育、醫療、產業、生態等一系列幫扶措施,全方位參與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金沙江庫區廣大移民群眾逐步過上了小康、幸福的好日子。”三峽集團移民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級電站先后投產發電,三峽集團將“三峽種子基金”在向家壩水電站庫區運行管理的成功經驗,逐步在其他3座水電站庫區推廣運行,助力金沙江下游庫區移民后續發展,促進地方鄉村振興工作。據三峽集團移民辦社會責任與政策研究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以來,三峽集團向四川省攀枝花市、涼山州寧南縣,云南省元謀縣持續投入“三峽種子基金”。隨著“三峽種子基金”推廣拓展,發展致富的希望也走進金沙江千家萬戶,將有更多像李明月、凌章前一樣的金沙江庫區群眾獲得幫扶,在產業發展和增收致富的路上越走越穩。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