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中國電信云網融合托起新疆養殖“智”富夢
科技賦能 中國電信云網融合托起新疆養殖“智”富夢

文章來源: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3-09-21
天山腳下,水產養殖基地的魚兒在藍綠色的“海水”里翻騰,監控另一端,管理員對水產的養殖情況一目了然。新疆獨特的鹽堿地環境和地表水質讓這里擁有了“人造海水”,成功養殖出各類海鮮。伊犁市尼勒克縣的三文魚躍出水面、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的南美白對蝦被養殖戶裝箱放上冷鏈車、昌吉市瑪納斯縣的螃蟹膏肥肉厚、兵團第三師紅旗農場的羅非魚迎來大豐收......在這些鮮活的場景背后,中國電信積極運用5G、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賦能“智慧養殖”,助力新疆海鮮養殖產業發展。
實時監控 水產養殖實現上云管理
“漁場養殖是個大工程,日常投食,看魚缺不缺氧,防人偷魚,還要隨時關注天氣變化,養殖期里要操心的事多,離不開人,現在有了攝像頭,在手機上就能看到魚塘的情況,遠程就能解決很多問題,真的方便太多了。”養殖戶陳福明說道。
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陳福明家12個蝦塘和7個魚塘都安裝了天翼看家攝像頭。天翼看家攝像頭借助光寬帶接入的網絡基礎、天翼網關和智能機頂盒(電視)硬件基礎,將“天翼云”與家庭安防結合,滿足了養殖戶一站式24小時看場需求。
“老趙,今年你家的螃蟹格外的肥啊!給我們拿幾個嘗嘗鮮唄。”新疆昌吉市瑪納斯縣,養殖戶趙光旭的鄰居調侃道。老趙家有500畝魚塘,年產螃蟹9噸左右,有了天翼看家攝像頭,這些魚塘就像有了“衛士”,管起這么大的魚塘來也輕松多了。中國電信新疆公司為新疆各地的水產養殖業建設監管系統,為養殖戶安心養殖、提產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技術支撐,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數字化手段賦能水產養殖全鏈條是漁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然而新疆大多數地區的海水養殖基地還在智慧化建設階段,養殖基地沒有安裝環境監控設備,對環境指標的感知主要依賴管理員、農民的感覺和經驗,無法做到對養殖全過程的精準管理和全面監控。如要了解水域周邊態勢情況、觀光游船運行情況等,還需到現場觀看,生產管理效率較低,不適合規模化水產養殖的需要。
中國電信新疆公司利用“5G+AI+云計算”技術,在多地打造“水產養殖監管系統”,通過智能聲光報警、停電雙保險照常監控、雙向語音對講、手機遠程監控、360度定時巡檢等多項功能,解決了人力巡檢,區域入侵、非法捕撈等問題,實現了水產養殖智慧化監控管理,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在伊犁州尼勒克縣吉林臺水庫,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三文魚養殖管理員介紹:“養殖基地用上了水產養殖監控系統,通過將前端養殖基地建設的監控子系統接入監控中心,實時上傳環境數據和視頻流,我們從監控中心的拼接大屏就可以了解到各個養殖基地的實際生產情況,進而加強水產養殖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把關。”中國電信新疆公司利用多級架構的水產養殖監控系統,助力新疆天蘊有機農業有限公司實現養殖基地智慧化,實現對轄區范圍內各個養殖基地的統一監管。
在伊犁州察布查爾縣的水產養殖基地,許多養殖戶也在為羅氏蝦提產增效尋求方法,他們的身邊有中國電信新疆伊犁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積極對接。不日,在通信科技加持下,大批“伊犁羅氏蝦”即將送上餐桌。
科技賦能 云網托起鄉村“智”富夢
近年來,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科技也逐漸被應用到鄉村建設和農牧業發展當中,智慧農業、智慧牧場嶄露頭角,中國電信新疆公司不斷實踐用5G等信息化技術賦能農牧業,讓智慧應用為鄉村托起“智”富夢。
茫茫戈壁因科技變身智慧農田,“這是我們種出來的西紅柿,很快就能到阿克蘇許多人的餐桌上了。”在新疆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豐收的菜農們開心地說道。
當設施農業遇上“物聯網+智能化”的信息化智能平臺,阿依庫勒鎮的戈壁灘化身成為了現代蔬菜產業基地,中國電信所提供的“智慧大棚方案” 能夠隨時掌控并調節大棚內的環境指數,有效提升棚內植物生長速度和生長質量,增加產值。由此,該設施農業基地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也逐步提高,農戶們可通過云平臺在多種移動終端上檢測控制大棚內的水肥、土壤濕度及智能灌溉,種植戶足不出戶即管理種植等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佇立在阿克蘇市一座座充滿希望的溫室大棚不僅豐富了群眾的“菜籃子”,還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喀納斯大牧場里有“看不見的圍欄”,“我主管了有幾百頭牛,但是有智能項圈之后,手機上電子圍欄就有牛群位置信息,放出去的牛再也不會逃出自己的掌控,高科技就是好?!碧崞痧B牛,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禾木村村民馬強明很有話說。
中國電信推出的智慧畜牧模式,通過給頭牛佩戴智能電子項圈這一“放牧神器”,以頭牛帶群牛進行散養,可實現放牧實時定位電子圍欄管理、行動軌跡監測、步數記錄等功能。除此之外,中國電信還開發了集中養殖這一模式供村民采用。改變了傳統養殖模式后,無論是牛群的定位、轉場還是疫病防治,村民只需坐在家里用手機即可“一網打盡”。如果養殖的牛羊跨過了電子圍欄,村民還能收到短信提醒。中國電信云網融合技術讓牛羊在科技的“看護”下健康生長,智慧牧業和綠色牧業也在此發芽。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