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中國移動助力非遺文化煥發新生機
數智賦能!中國移動助力非遺文化煥發新生機

文章來源: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1-31
科技支撐非遺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是順應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時代之趨勢。大數據、人工智能、AR/VR/MR、3D影像技術等數字技術正在深刻改變非遺的保護、生產、制造、傳播、消費和服務方式。
作為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力量,多年來,中國移動立足自身數字技術優勢,大力推進數字技術賦能非遺傳承保護,助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在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提升了產業經濟效益。
由于受到場地空間和環境的限制,非遺文化的傳統傳播與傳承往往內容較簡單,形式較單一,服務于特定人群,影響力有限。借助全息影像、VR、5G等現代科技手段,中國移動助力非遺文化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沒想到,古典戲曲也這么愛‘趕新潮’。”現場觀眾激動地說。在江蘇昆山的文化藝術中心內,中國移動參與打造的國內首個全息數字劇場通過全息的采集端系統和5G全息投影技術,把主舞臺上演的昆劇《浣紗記》同步“穿越”到5公里外的大漁灣廣場上,在戶外搭建的寬20米、深10米的全息舞臺上,1:1還原了劇院內的實景演出,吸引了上萬人駐足圍看;通過線下演出、線上直播、全息同步直播的融合形式,開啟了戲曲與科技結合的新方式。5G+全息數字劇場實現了傳統戲曲的“數字化”接觸,“超時空”共鳴,實現“時時可播、處處能演”,助力了非遺文化的廣泛傳播。
非遺數字化的優勢還可以將部分珍貴、瀕危、損壞或已經消失的非遺進行修復,讓其完整呈現、留存。浙江溫州的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已入選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移動建設的VR木活字展示館,將木活字直接轉化成高清的虛擬圖像,還可以避免由于展示、應用、研究產生的不必要的損耗。
“如何讓囿于一隅的非遺‘動’起來?”廣東潮陽的一群師傅犯了愁。廣東潮陽剪紙歷史悠久,地方特色濃郁、寓意吉祥,注重工整細致。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學習的行列,讓潮陽剪紙這門非遺傳統工藝“潮起來”,中國移動邀請潮陽剪紙非遺傳承人進行直播教學,借助高速率、低時延的5G網絡,實現全方位、交互性展示刀法精妙的剪紙工藝,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只要有網絡覆蓋的地方,網友都能感受到潮汕剪紙的獨特魅力。
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中國移動讓非遺項目走入現代生活,拓展了非遺傳播路徑,擴大了非遺傳播效力,有效培育支持了非遺社會主體。
培育豐富非遺的消費新業態保護傳承非遺,不光要靠情懷和熱愛,更要靠激勵跟回報,唯有把非遺的經濟價值激活,方能讓非遺的多重價值得到充分顯現。目前,中國移動正積極推進傳統線下業態的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促進非遺產品實現商業價值、提升經濟效益,培養新型消費模式。
利用數字化手段賦予傳統陶瓷行業新生機,中國移動打造“千年瓷都”景德鎮陶瓷企業首個VR數字平臺——“國瓷館”VR實景商城,將“國瓷館”搬到了線上,游客足不出戶就能360°實景參觀,感受陶瓷文化魅力。同時,中國移動基于5G構建AI+區塊鏈的陶瓷文化鑒定平臺,打造了5G+陶瓷文化主鏈生態,著力攻克陶瓷版權鑒定難題,推動區塊鏈技術+文創版權產業創新發展。
木榨油技藝是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十幾道工序,人工操作起來紛繁復雜,需要四五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中國移動運用物聯網、AI、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技術,為其量身打造的個性化監管操作平臺實現對木榨油制作的智能遠程監管,推動木榨油制作的智慧管理。風車去雜、上槽碾末、木槽打榨、沉淀瀝油等一系列生產操作在平臺的幫助下更加便捷,大幅提升了木榨油的制作質量與效率,幫助村民拓寬市場、提高收入。
數字技術讓傳統非遺文化煥發新生機。未來,中國移動將持續助力非遺文化創新生產方式、傳播形式、消費渠道,為文化強國建設筑牢“數字基石”。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