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重建 溫暖過冬】全過程一體化服務 60天助力村民溫暖過冬
——中建一局參與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紀實
——中建一局參與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紀實
【災后重建 溫暖過冬】全過程一體化服務 60天助力村民溫暖過冬
——中建一局參與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紀實
——中建一局參與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紀實

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2-04
“截至1月30號,所有安置房已經實現全部交付,春節前村民將陸續開始裝修和入住,保障村民可以在新家吃年夜飯,團團圓圓過年!”日前,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黨支部書記唐巨輪表示。
齋堂鎮沿河口村位于北京門頭溝區,受去年七八月份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影響,沿河口村所有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大部分房屋結構遭到破壞。作為門頭溝區4個整村異地重建安置村之一和村莊災后重建異地安置先行試點,經過河道清理和選址規劃,去年11月,沿河口村災后重建工作正式啟動。
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現場
全過程一體化模式 精細設計“好房子”
該批項目為門頭溝區首批異地安置項目,中建一局充分發揮設計、建造、運營一體化優勢,精準對接災后恢復重建各項需求,滿足韌性、安全性目標要求。
為加快推進災后新居重建,設計團隊選用模塊化箱體結構設計技術,通過標準化的生產和組裝方式,用基本模塊單元整體組合拼裝出裝配式模塊房。
在新居設計建造方式上,設計團隊采用數字化模型與居民沉浸式溝通,最大限度滿足村民日常居住需求。綜合考慮村民生活習慣、家庭成員數量的基礎,著重關注村民生活的舒適性,設計出適用于符合不同居住場景的戶型。同時,還增設無障礙和適老化設計,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便利。
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 41天完成96套箱式房安裝
“按照正常建設進展來說,沿河村96戶安置房需要1年的時間,而我們需要在60天內完成建設任務,這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們就是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中建一局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經理王鴻章表示。
接到建設任務后,項目團隊緊急奔赴沿河口村開展工作,500余管理人員和勞務工人輪流作業,近200套機械設備轟鳴作響,晝夜奮戰搶工期。目前,該團隊累計完成土方開挖1.2萬立方米、預制基礎構件安裝891架、預制地梁構件安裝1256架、裝配式模塊房安裝654間,僅用41天就順利完成所有箱式房共96套安裝工作。
安置房整體采用裝配式施工
“項目所采用的裝配式建筑構件,都是在工廠加工好,運到現場再拼裝組合。”王鴻章介紹,“裝配式住宅是一種比較新的施工建設方式,相比傳統建造工藝,裝配式住宅更結實、安全,可以根據設計需求,靈活組裝,建設時間大大縮短,施工也不受天氣影響,非常適合受災重建村項目。”
正在趕工中的安置房距離沿河口老村僅200米,村民高文生每天都會隔著已經干涸的河道關注著施工進展,“建得可快了,一天一個樣,我們都想著早點搬進去呢!”
想早日搬入新家不僅是高文生的愿望,也代表著沿河口村96戶村民的心聲。為了提高安置房建設的速度與村民的滿意度,中建一局項目團隊在施工中注重提高數字化、精細化、信息化程度,以科技創新推動建造更加智慧、更加智能的現代化鄉村。
“我們采用了三套自主研發的智慧建造類系統,為項目的高效履約提供了堅實保障。”王鴻章表示。
同時,中建一局項目團隊積極探索智能裝備應用,引用一款集抹膩子、膩子細打磨、乳膠漆噴涂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墻面處理機器人。該設備不僅施工效率相對于人工提升3倍,同時施工質量更高,實現膩子施工的全自動化、標準化、統一化。
不畏嚴寒保施工 挑戰極寒建設溫暖新居
2023年12月,北京氣溫驟降。尤其是在12月11日至14日,京津冀經歷大范圍強降雪,門頭溝一帶出現強降雪寒潮天氣。惡劣的天氣給正在搶工期的建設團隊帶來不小的困難。
12日,門頭溝氣象臺升級暴雪橙色預警,多條道路積雪、結冰嚴重,導致交通運輸受阻,通行困難,裝配式構建運輸車輛被堵在山路上無法入場。中建一局項目團隊緊急制定應對方案,增補運輸資源,在鎮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協調下,緊急調運除雪作業車輛,預制構件等原材按照工期計劃運輸到場。
項目團隊成功突圍運輸關卡!卻沒想到,氣溫仍在持續下降,施工現場又遇新的難題。
22日,沿河口村最低溫度降至零下二十度,日平均氣溫更是創近10年最低紀錄,現場土方開挖、節點澆筑、焊接連接、粘貼作業陷入停滯,第二道低溫關卡接踵而來。
“我們在現場迅速搭設保溫棚,增加保暖設施,累計投入棉被400余條,電熱毯70余條,電伴熱2000余米,阻燃草簾3000余平方米,暖風機15臺。”王鴻章表示,“要不計一切代價確保冬季施工質量與進度,確保老百姓能夠盡快入住新家,溫暖過冬。”為了獲得充足的保暖物資,王鴻章溝通協調的電話一直沒有停歇,物資到位后顧不上休息,便帶領現場工人一趟趟搬運保暖設施。
暴雪天氣下項目團隊全力保障施工進展
最終,在項目團隊的協力奮戰和相關政府部門的協調保障下,1月17日,歷經50天的奮戰,北京門頭溝沿河口村災后重建項目首批安置房正式交付,距離村民溫暖過冬更近了一步。
立足鄉村文旅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中建一局嚴格落實北京市“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質量發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總體思路,在高質量完成沿河口村災后重建任務的同時,也將著眼長遠,踐行央企社會責任,助力沿河口村完善綜合配套服務水平,實現長效運營。
據了解,未來,沿河口村將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稟賦,讓村民參與運營成為主體,挖掘當地紅色歷史文化脈絡,打造24戶大師鄉建山居、共享新村民宿、洪災遺址公園、河灘露營基地等旅游產品,完善游客中心、生態停車場、餐飲客房服務、公服中心等配套設施,推出健康農產品、分時度假服務、研學與團建活動等文化旅游服務,吸引游客前來體驗鄉村文化和生活方式,發展鄉村旅游、民宿產業,真正實現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鄉村振興目標要求,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責任編輯:俞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