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高溫護糧田 中國移動科技驅動 “引黃灌溉”讓農田智慧“喝水”
戰高溫護糧田 中國移動科技驅動 “引黃灌溉”讓農田智慧“喝水”

文章來源: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6-20
近日,河南“熱力”不斷升級,高溫一路“狂飆”。眼下正值秋糧播種和出苗的關鍵期,針對降水少、土地失墑的旱情,中國移動河南公司充分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應用,賦能“引黃灌溉”,讓萬畝良田喝上黃河水,孕育新“希望”,繪就“三農”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在新鄉市原陽縣的水稻田里,剛插秧的水稻青綠透亮。如何讓水稻“喝飽水”了呢?秘訣就在田邊的這套中國移動5G現代化智能灌溉系統里。
受益于黃河水的饋贈,原陽縣變成“中原米鄉”,原陽大米也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守牢了“中國第一米”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原陽縣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搭建智慧農業管理平臺,通過5G現代化灌溉設備,實現高效節水,開展土地流轉,以“小田變大田”,實現大面積農業機械化作業。目前,全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96萬畝,機械化播種和收割率達98%以上,通過科技賦能,讓糧食產量和安全性有了保證,也推進農業全產業鏈賦能。
“利用5G智能灌溉設備,1分多鐘水位就起來了,節省了人工,也節約了水源。”新鄉市原陽縣太平鎮菜吳村種糧大戶吳振邦對科技賦能農業生產贊嘆不已,“通過實際利用智能灌溉、節水節肥系統,有效實現了農業減水、減肥、減人工‘三減’,畝均減水達30%,節肥15%,省工省時30%。”
在5G智能提灌設備前,吳振邦熟練的啟動放水按鍵后,小水閘緩緩升起,汩汩流淌的黃河水就順暢自流進入了今年種植的600多畝水稻的溝渠和稻田里。
為了應對近日的干旱天氣,原陽縣根據高標準稻田土質情況,基于5G智能灌溉系統,專門針對水稻灌溉安裝了測控一體式閘門,這種設備能夠對水資源利用進行有效管理,進行水權指標分配,實現水資源利用監控,自動測量稻田水位高低并科學澆灌,村民甚至通過手機APP就可以操作。
5G智能灌溉設備采用太陽能發電,閘門前后都設置了水位傳感器,一旦發現土壤濕度變小,農戶就能一鍵開閘,隨時為農田補充水分。在距離水稻田不足10米的智慧農業調度中心里,搭建5G智慧農業大屏,這塊大屏集結了土地上幾乎所有的農事數據。通過物聯網技術,智慧大屏與田里的傳感器相連,空氣濕度、光照度、土壤濕度等數據都會直接顯示到大屏上,為水稻的節水灌溉、病蟲害防治提供決策依據。
“你看咱這塊土地里邊,包括河道里邊全部都有傳感器,如果監測到濕度達不到了,可以遠程直接無線點開開關,讓水位、水閘門提升20公分、40公分。咱目前原陽縣新建的20萬畝高標準農田都可以監測到。”中國移動河南公司新鄉原陽縣分公司客戶經理曹順亮介紹。
領略黃河文化,體驗田園風光,品嘗稻米清香。下一步,中國移動河南公司將持續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助力原陽縣依托高標準農田智慧農業管理平臺配套的墑情、蟲情、苗情等智能監測設備,在后期稻田管理中大展身手,待到金秋時節,原陽呈現給人們的,將是一幅與眾不同的美好畫卷。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