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4-08-09
陜北晉北部高原地帶,溝壑縱橫,坎坷不平。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國家能源集團包神鐵路公司神朔鐵路蜿蜒其中,在與大自然的博弈中呈現出坡陡彎急的獨特景象,線路最小曲線半徑僅400米,線路最大坡度為12‰。如此復雜的線路條件意味著裝載萬噸烏金的列車必須以極大的動力牽引,進行極難行車操縱才能穿山越嶺,越過萬千溝壑,將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多年來,包神鐵路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建設深度融合,聚焦重載鐵路運輸領域持續深耕,繼智能駕駛萬噸重載列車在神朔線首開成功后,陸續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一系列引領行業的重載鐵路技術成果,讓重載列車實現萬千溝壑競自由。
包神鐵路2臺“國能號”12軸機車牽引著108節車廂的超萬噸重載智能列車在燕家塔至神木北區間內運行
8月3日,一列兩臺“國能號”12軸機車牽引108節車廂的超萬噸重載智能列車風馳電掣,一路向東。這是一列采用智能駕駛成套技術,實現從依賴傳統人工駕駛到高度自動化、智能化駕駛的歷史性跨越重載列車,在推動建設多功能、綜合性、現代化能源運輸大通道上“先行一步”,踏上了中國重載鐵路智慧發展之旅。
滿載萬噸烏金爬上12‰的坡道,強大的牽引力是重載列車的硬指標。作為“國之重器”,24軸機車展現出不俗的實力。截至2024年7月31日,24軸機車實現安全開行1125趟列,安全走行514623千米,牽引貨物載重達967.2萬噸,大國重器煥發舉鼎之勢。
包神鐵路神朔線運輸線路環境復雜,列車操縱難度大,給重載列車安全運行帶來巨大風險挑戰。同時,需要投入更多司乘人員才能確保運輸安全。作為智能駕駛的先行者,包神鐵路圍繞重載列車自動運行控制、復雜環境下控制技術、自動站段調車作業、障礙物檢測及異物入侵識別技術等展開攻關。為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包神鐵路最初按單機、小列、大列穩步推進方式,逐步擴展到站段自動調車作業,實現在神朔全線復雜線路條件下的萬噸列車智能駕駛運用,解決了萬噸重載列車長大上坡坡起、長大下坡循環空氣制動、起伏坡道平穩控制等難題。智能駕駛技術現場應用后,較人工駕駛提速3千米/小時,節約人工成本560萬元/年,機車牽引制動化控制率達到98%,機車機能整備試驗效率提升17%。
與此同時,該公司通過對8軸交流機車智能駕駛“3+0”萬噸重載列車運用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和現場實地調研,針對傳統單一速度傳感器測速測距定位方法的局限性,包神鐵路引入“北斗定位+測速測距定位”融合技術,實現厘米級的定位精度。該技術的應用,消除了空轉、輪滑等帶來的定位誤差,減少人工校準操作,提升了重載鐵路的運輸安全性和效率。
如今,包神鐵路重載機車智能駕駛系統已通過國際安全評估SIL2級認證,成為國內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由“制造”向“智造”轉換的成功范例,重載鐵路智能駕駛已成為國能新名片。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