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好 合作共贏】督米:搬新家開始新生活
【中非友好 合作共贏】督米:搬新家開始新生活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04
編者按 9月4日至6日,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以來,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中非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展現更多蓬勃生機,涌現更多積極態勢。中央企業積極作為,攜手非洲人民,在經貿、投資、技術、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方面共謀發展,合作共贏。今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中非友好 合作共贏”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這幾天,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中鐵二十局馬拉維馬(爾卡)班(古拉)鐵路項目的當地員工督米非常忙碌。除了日常繁忙的工作以外,督米下班后還要和妻子一起,把家具和零散的生活用品像螞蟻搬家一樣搬進新家。
“我還計劃再添置一些小家具,稍微歸置一下,我們一家人就可以正式住在新家里了。”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一想到即將開始的新生活,督米就笑得合不攏嘴。
督米本來是農民,一家十幾口人擠在幾間小房子里,自從兩年前結了婚生了小孩,他的家就顯得更加擁擠。督米一直想著能掙錢建一所新房,但憑現有收入這個愿望很難實現。
2019年年初,馬拉維政府要修建家門口的公路,來自中國的企業——中鐵二十局來到督米的家鄉,承擔起修建這條公路的責任。這條公路全長26公里,從馬拉維恩桑杰到邊境馬爾卡,是連接馬拉維和莫桑比克的重要交通樞紐。中鐵二十局在他家附近建起了項目部,并開始大量招聘當地員工,督米也迎來了轉變命運的機會。
通過層層面試篩選,督米被中國來的試驗專家耿鵬暉看中,把他招進了試驗室,成為一名試驗員。從農民到試驗員,督米成了工人,有了固定收入。耿鵬暉對這個徒弟很上心,手把手地教他熟悉各種試驗設備和儀器,因為語言不通,耿鵬暉就貼心地給每臺設備儀器貼上中英文標簽,帶他到工地學習測填方的壓實度和含水量,測混凝土的強度以及碎石碎值等專業技術。督米很珍惜這些學習機會,總是隨叫隨到,跑工地也很積極,獨立測得的各類數據成為工程建設的重要支撐。因為表現優秀,督米很快成為耿鵬暉的得力干將,工資也翻了倍。
自從有了穩定的工作后,督米為家庭承擔起了更多責任。他不僅給父母置辦了電視機、冰箱等家電,供養自己的妹妹到馬拉維最好的高中上學,關鍵還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從2021年開始修建,督米花費3年時間終于建好了自己的溫馨小家。小平房不到70平方米,有兩個臥室、一個廚房、一個客廳。“我的女兒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她非常開心。”雖然房間面積不算大,但每當想起女兒住進新房時的欣喜模樣,督米的臉上總會洋溢起一抹幸福的笑容。
“工作和家人都很重要,有了工作我才能好好照顧家人。”督米知道一個穩定工作對他的家庭有多重要,所以在工作上更加努力,每天不是在工地就是在試驗室,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他逐漸獨當一面。2022年5月,恩桑杰至馬爾卡公路提前50天順利竣工通車,工程質量和速度得到馬拉維總統的高度評價。督米作為參與者也非常激動,“以后我父母種的紅薯、大豆、玉米,可以通過我參與修建的這條公路,運輸到大城市賣個好價錢了。”
公路項目的順利竣工并不意味著督米失去工作。因為中鐵二十局的良好履約能力,馬拉維政府委以中鐵二十局修建馬爾卡至班古拉鐵路的重任,督米和項目部原班人馬又投入到新項目的施工建設中。
該項目與督米家門的公路并向而行,正線長約72公里,共設4個車站,是馬拉維以貨運為主、兼顧客運的重要干線鐵路,將贊比亞東北部、莫桑比克西北部等內陸地區與南部沿海貝拉港連接起來,是馬拉維沿線地區基本生活物資輸送、國際進出口貿易和港口貨物疏散的主要通道。
“作為農民,我們售賣農產品受到許多條件限制,首先就是運輸。”督米知道,馬拉維作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內陸國家之一,農業是重要經濟來源,如果沒有好的交通,他們的農產品就很難賣出去,生活就會很艱難。這條鐵路的修建將讓他們與世界連接,讓他們的咖啡、蔗糖等農產品可以通向世界各地。
現在,這條鐵路已經全面開始施工,督米作為一名老試驗員,開始幫助耿鵬暉培養更多屬地試驗技術工人。他每天帶著自己的徒弟到工點測路基,測橋梁的混凝土強度,撿石塊回試驗室測數據,就像耿鵬暉當初教他一樣教自己的徒弟。去年6月,馬拉維馬爾卡邊境1公里鐵路鋪設完成,莫桑比克的貨物可以越過邊境直接到馬拉維,兩國交通實現了互聯。督米看到中鐵二十局修建鐵路的材料,從中國運輸到莫桑比克港口,再從港口運輸到馬拉維,就仿佛看到自己國家的農產品通過這條鐵路運輸到世界各地一樣。他感激地說,“感謝中國,感謝中國建設者改變了我的家鄉,我希望有機會能去中國看看。”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