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好 合作共贏】“礦冶智慧”為非洲現代化賦能
【中非友好 合作共贏】“礦冶智慧”為非洲現代化賦能

文章來源: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4-09-04
編者按 9月4日至6日, 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舉行。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以來,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中非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展現更多蓬勃生機,涌現更多積極態勢。中央企業積極作為,攜手非洲人民,在經貿、投資、技術、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方面共謀發展,合作共贏。今日起,國資委網站推出“中非友好 合作共贏”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礦冶集團立足科技型央企屬性,充分發揮全方位、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創新能力優勢,在中非合作中突出科技賦能和人才交流,與非洲礦業同行共同書寫合作共贏、文明共興的美好篇章。
優勢互補創新路
礦冶集團與非洲國家相關機構,特別是南非礦業公司和科研院所通過推進雙方實現礦山數字化、綠色化等方面的優勢互補,不斷深化和豐富合作內容。
2018年,由礦冶集團和南非國家礦業技術研究院聯合牽頭成立的中國-南非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2019年,依托“聯合研究中心”,中國-南非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礦冶集團與南非眾多研究機構攜手共進,為解決中南兩國礦產資源開發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開展協同創新,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包括突破了深井開采的本質安全設計、深部開采過程全自動地壓監測預警等核心技術,獲批多個國外專利和軟件著作權。
科技賦能發展路
礦冶集團因地制宜推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結合當地實際推動工程項目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用“礦冶智慧”為非洲現代化賦能。
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升級“價值鏈”。礦冶集團應用自主研發的先進工藝技術解決剛果(金)魯蘇西銅鈷礦技術難點;采用安全高效的采礦工藝和選礦流程,為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鐵礦項目設計開發了年產3000萬噸的超大規模礦山;結合剛果(金)綠紗銅鈷礦礦床特點,開發出礦冶特色的采選冶聯合工程技術。
打通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高速路”。礦冶集團在馬達加斯加石墨礦開發項目中提供成套解決方案,有效增加石墨產品的競爭力;在加納礦區地下采礦工程項目中使用綠色高效低耗的先進裝備,實現資源快速回收;針對蘇丹NW金礦自然條件,因地制宜提供一攬子技術咨詢方案、優化干選技術工藝,有效節省后續選礦能耗;以選冶一體化設計為理念解決剛果(金)銅鈷資源綜合回收項目需求,有效提高綜合效益;選派專家深入贊比亞盧安夏銅礦開展實地調研,以“礦冶方案”助力安全發展;開創性采用多種開采、回收、浮選工藝應對津巴布韋Arcadia鋰礦自然條件,實現項目提前投產運營,促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民心相通交流路
礦冶集團通過學術研討、教育合作、交流培訓等形式,與一眾非洲國家形成常態化互動交流機制,為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
科技交流互訪架起“連心橋”。幾內亞現代化管理研修班學員、尼日利亞工商、礦業和農業商會協會主席/項目經理等非洲國家相關機構人員多次到礦冶集團交流學習;阿爾及利亞ORGM研究院三位化學工程師到訪礦冶集團開展交流學習;南非金山大學教授通過網絡會議、技術培訓、聯合研究等方式并完成兩項研究項目;南非林波波大學青年博士在礦冶集團與科研人員共同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形成具有學術價值和工業應用潛力的研究成果;礦冶集團先后派遣四名博士前往南非開普敦大學和林波波大學訪問學習,共同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余篇。
量體裁衣開展培訓激發“新動能”。礦冶集團常態化舉辦中國-南非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系列培訓班,滿足非洲國家發展的人才需求。2021年起,先后舉辦了“中國-南非現代選礦技術培訓班”“中非非煤礦山采礦和安全技術網絡培訓班”,對來自南非、贊比亞、剛果(金)等10余個國家近500名學員進行培訓,為礦業企業安全高效生產提供有效人才支撐。
推進共建共享收獲“友誼獎”。十多年來,礦冶集團與南非研究團隊共同承擔多項國際合作重點專項項目,合作研發成果已在多家礦山企業實現工業應用。
【責任編輯:張宇暉】